
圖 / Shutterstock
Meta Connect 2025 聚焦穿戴式 AI,展現轉型硬體平台的決心
Meta 在 2025 年 Connect 開發者大會上,聚焦於智慧眼鏡與 AI 技術整合,推出三款具有代表性的穿戴式裝置:Ray-Ban Display(AR 眼鏡)、Ray-Ban Meta Gen 2(音訊眼鏡升級版)、以及針對運動應用的 Oakley Meta Vanguard。其中,Display 是該公司首款具備透明顯示器的智慧眼鏡,搭配 神經手環(Neural Band),以肌電訊號(EMG)實現隱形操控,打破以往輸入限制。
本次發表不僅為產品升級,更標誌 Meta 由「社群平台商」邁向「AI + 硬體平台提供者」的重大轉型。Meta CEO 馬克·祖克柏在會上表示,智慧眼鏡是人類接觸 AI 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的理想裝置,這場發表會不只是新品發佈,更是 Meta AI 策略全面落地的開始。

Ray-Ban Display 打造未來入口,瞄準手機之後的主運算平台
Ray-Ban Display 以 799 美元價格上市,主打「透明顯示 + 神經手環」的創新互動方式。眼鏡右眼鏡片中內建一片高亮度顯示器(高達 5,000 nits),可顯示文字訊息、導航、翻譯、AI 助理對話等資訊。顯示器在未使用時會自動隱藏,保留傳統墨鏡視覺體驗。
搭配的 Neural Band 是一條手腕裝置,可偵測手部微小動作,如輕彈、滑動、點擊等手勢,進行輸入控制,號稱可達每分鐘 30 字輸入速度,並支援即時接聽電話、回覆訊息、切換播放等功能。這種操作方式,為「無螢幕、無鍵盤」的未來運算方式奠定基礎。
根據 Meta 的規劃,Ray-Ban Display 是邁向 Orion 計畫的關鍵中繼站,後者預計在 2027 年推出,屆時將具備完整 3D AR 效果與全天候運算能力。分析師認為,Display 雖定位仍在實驗階段,但其潛在的「手機替代性」具備長線平台價值,將是 Meta 建構自家 AI 硬體生態系的試金石。
第二代 Ray-Ban 與 Oakley Vanguard 瞄準娛樂與運動市場
除了 Display 系列,Meta 同場發表兩款延伸產品,鞏固不同族群的市場滲透率。
Ray-Ban Meta Gen 2(379 美元):
此為 2023 年推出的首代 Ray-Ban Meta 的升級版,主打音樂播放、語音助手、錄影與社群直播。Gen 2 續航提升至 8 小時,內建 12MP 攝影鏡頭,支援 3K 影片錄製與 HDR,並具備 IPX4 防水能力,充電盒提供額外 48 小時電力。Meta 承諾未來將加入慢動作、縮時攝影等新功能,透過 OTA 升級。
此系列主打時尚與社交場景,整合 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擴大創作者用戶群,成為 UGC(使用者生成內容)的工具,間接強化 Meta 社群平台流量變現能力。

Oakley Meta Vanguard(499 美元):
Vanguard 針對高強度運動設計,採用全新包覆式運動鏡框設計,鏡頭移至鼻樑上方,避免運動帽或安全帽遮擋視野。支援 Garmin、Strava 等健身平台資料整合,能錄製慢動作影片,配備 122 度廣角攝影鏡頭與影像穩定功能。續航可達 9 小時,充電盒再加 36 小時,適合長時間戶外運動使用。
Meta 藉由 Oakley 品牌切入高階運動應用市場,建立與蘋果 Watch Ultra 或 Garmin 運動生態的潛在競爭關係,創造新族群認知與使用習慣。

Horizon TV 平台整合內容入口,推進虛實整合娛樂生態
Meta 同時發布全新娛樂平台 Horizon TV,目標為整合各大影音平台(包括 Disney+、YouTube、Netflix)至 Quest VR 裝置,並支援 3D 電影播放。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也出席大會,宣布將為 Horizon 提供專屬的 3D 內容,包括 Avatar 系列的延伸影片。
這項平台類似 Apple TV 的操作介面,透過 VR 裝置實現沉浸式內容體驗。若未來 Ray-Ban Display 系列能支援 Horizon TV 內容呈現,Meta 將從「平台供應商」躍升為 娛樂分發者與終端體驗掌控者。
這項整合策略使 Meta 具備跨內容、硬體、AI 三大技術的掌控能力,有潛力挑戰 Apple、Netflix、Sony 在影音體驗上的主導地位。

技術整合尚處早期,短期商業回報面臨挑戰
儘管產品創新性強,但 Connect 現場 Demo 多次失誤,顯示目前 Display 系列與神經手環仍有穩定性與反應速度上的挑戰,特別是連接性(如 Wi-Fi)、手勢誤判等問題仍待克服。
此外,Neural Band 為必須搭配配件,增加使用門檻與學習曲線,對主流消費者來說接受度仍具不確定性。短期內,產品將聚焦於早期科技愛好者與創作者族群,無法立即轉化為大規模銷售貢獻。
Reality Labs 目前仍處於高額虧損階段(25Q2 單季虧損達 45 億美元),但根據 IDC 預測,AR/VR 裝置在 2025 年將年增 39.2%,出貨量達 1,430 萬台,其中 Meta 仍為主要推動者之一。未來若能控制成本與提升使用者體驗,Reality Labs 有潛力轉虧為盈。
Meta 正引領穿戴式 AI 與人機互動革命,市場仍處起跑點
Meta Connect 2025 展現出該公司從社群平台邁向 AI 硬體平台的全新定位,智慧眼鏡與神經手環不只是新品,更是對「後智慧手機時代」的運算與互動邏輯提出挑戰。
儘管目前技術尚未成熟,市場採用率仍低,但 Meta 已成功建立品牌聯盟(Ray-Ban、Oakley)、技術平台(Neural Band、AI 助理)、內容分發(Horizon TV)三大基礎,為 2027 年 Orion 計畫鋪路。
投資人應關注以下關鍵變數:
裝置出貨成長率與用戶活躍度
Reality Labs 虧損收斂速度
與其他 AI 生態(Google、蘋果)之競合變化
生態整合能力(內容、社群、開發者)
Meta 正走在重新定義「智慧裝置入口」的道路上,雖非短期財報亮點,但具備長線平台潛力與技術主導性,值得長期關注與佈局。股價方面,目前 Meta 位於 50 日均線買點附近蓄勢待發,觀察 Meta Connect 能否作為股價催化劑。

台股相關供應鏈或概念股

【美股焦點】Meta AI全力衝刺、WhatsApp變現起飛,財報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