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輝達中國限購升級AI版圖受壓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09-18 06:19
  • 更新:2025-09-18 06:19
【美股動態】輝達中國限購升級AI版圖受壓

中國限購升級,輝達短線承壓但全球佈局對沖

Nvidia(輝達)(NVDA)受中國 reportedly 限購AI晶片消息衝擊,股價收跌2.62%至174.88美元,短期波動升溫。不過,公司同步加碼英國與歐洲的主權AI基礎建設,從資本支出、供應鏈到策略夥伴全線擴張,顯示非中需求仍在擴容,有望部分對沖中國市場降溫的壓力。結論上,地緣政治拉高估值折價,惟中長期需求能見度與全球擴產節奏,仍支撐輝達AI循環延續。

中國禁購傳聞發酵,需求不確定性推高風險溢價

金融時報引述三位消息人士報導,中國網信部門要求國內大型科技公司停止採購輝達AI晶片;受此影響,盤中輝達一度下挫約3%,超微亦同步走弱。BBC報導黃仁勳以「失望」形容相關消息,並強調應確保全球包括中國都可取得AI技術。外媒並稱,先前中國企業包括DeepSeek、騰訊、阿里巴巴等曾下單面向中國市場的降規型號,但新指令可能迫使企業終止驗證與採購。市場解讀為中國試圖強化本土半導體供應鏈、降低對美系技術依賴,短線壓抑輝達在中需求曲線。

中國占比續降,分析師模型恐需剔除相關貢獻

多家外媒與機構估算,若中國限購趨勢延續,輝達在中營收貢獻恐自高峰約17%明顯滑落,年化影響上看80億至160億美元區間。業內消息指出,輝達中國資料中心AI晶片市占已由約九成降至約五成,主要被華為、寒武紀等本土方案瓜分。報導並稱,管理層已提醒分析師在中期財測中低度假設中國需求,顯示地緣因素已高於商業考量。對評價面而言,模型下修將使股價更倚賴北美、歐洲與中東的雲端與主權AI訂單能見度。

本土替代加速成形,產業生態走向分岔競賽

新一輪限購意味中國AI基建將全面轉向國產方案。雖單顆性能未臻輝達旗艦水準,但中國廠商正以成本效率與多晶片叢集架構彌補差距,並規劃明年AI處理器產量倍增。這迫使中國大型雲端與網服業者重寫軟硬整合堆疊,從編譯器、通訊庫到模型訓練流程全面在地化。對輝達而言,短線失去規模化的中國驗證與拉貨節奏,但全球其他市場的AI算力短缺仍構成實質需求底部。

英國成為主權AI樣板,萬億級投入鎖定長期需求

輝達宣布與多方夥伴在英國推動多年期擴張,總投資規模達110億英鎊,計畫在在地資料中心部署約12萬顆Blackwell Ultra GPU,力挺包括OpenAI的Stargate UK等計畫,並與英國產官學研合作強化量子與AI研發能量。輝達同時與Oxford Quantum Circuits攜手打造量子-GPU超級運算中心,並與techUK合作成立研發樞紐,對應主權AI、機器人與人才培訓需求。這些「算力+電力+夥伴」的整體方案,將輝達的硬體與軟體生態一併打包輸出,有助延長定價權與服務護城河。

攜手Nscale與微軟,GPU與電力長約穩住交付節奏

AI新創Nscale成為輝達在英國與歐洲擴張的關鍵樞紐。微軟與Nscale計畫在英國Essex的Loughton建置該國最大超級電腦,初期配置23,040顆Blackwell GPU,首批預計2027年第一季交付。輝達亦對Nscale進行5億英鎊股權投資,並攜Nscale及CoreWeave在英國推進至多110億英鎊的AI基建。另有與微軟、Aker簽署62億美元、五年期的歐洲超大規模AI基礎建設協議,目標2027年前在挪威導入10萬顆輝達GPU。Nscale自述2027年底前規模可達35萬顆GPU,反映雲端與主權AI長單正在成形。

營運動能仍強,指引上修凸顯週期韌性

依外媒整理,輝達截至2025年7月27日的季度營收達467億美元,年增56%,並對下季給出更高指引,顯示Hopper與新一代Blackwell加速卡帶動資料中心需求仍強。市場估算輝達在AI資料中心GPU領域的市占長期維持高檔,新平台放量後滲透率可望再升。雖然公司未正面詳述中國動能,但全球雲端、金融、製藥、自駕與生成式AI應用擴散,配合軟硬整合的開發堆疊,有助維持高毛利結構與現金流。

政策雜訊升高,美中科技角力持續牽動評價

美國眾議院議長Mike Johnson針對中國限購傳聞做出強硬回應,突顯科技供應鏈的政治敏感性。過往美方對出口限制與豁免的搖擺,已迫使供應商與客戶同步建立「去風險」規畫。輝達近來在英國深化投資並擴大與OpenAI、Arm、Nscale等夥伴合作,某種程度也是「主權AI」趨勢下的策略必然,透過區域化的資本承諾換取政策確定性與電力、土地等稀缺資源的長期鎖定。

股價情緒先行,技術面轉為消息主導

消息面衝擊下,輝達當日收跌2.62%,盤中一度放大跌幅。短線籌碼將圍繞中國限購進展與後續產業鏈回應而擺動,技術訊號易受干擾。若後續並無更多負面落地,市場關注焦點將回到Blackwell量產進度、雲端大客戶資本支出節奏與英國、歐洲專案的採購明細。同行如超微的同步回跌,顯示AI硬體類股對政策變數的高敏感度,估值風險溢價短期難消。

投資結論,去中國化帶來估值折價但非結構性逆風

整體而言,中國限購提升短期不確定性,分析師財測對中國營收比重勢必保守,股價或出現評價重估。但是,英國與歐洲的主權AI投資、雲端長約與合作夥伴擴張,提供可視度高的出貨動能,足以緩衝單一區域的需求降溫。對中長期投資人,建議聚焦Blackwell交付節奏、全球資料中心CAPEX循環與輝達在軟硬體生態的持續強化;對短線交易者,則需嚴控風險,留意政策與供應鏈訊號的即時變化,避免在消息波動中過度追價或殺低。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Fed降息在即,聚焦後續訊號

【美股動態】Fed降息節奏與經濟預測牽動行情

【美股動態】Fed降息一碼機率高,鮑爾基調主導風險資產

【美股動態】輝達中國限購升級AI版圖受壓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