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 2025-09-15 09:26
  • 更新:2025-09-15 09:57
【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圖 / Shutterstock

智慧眼鏡邁入產品化元年,Meta 轉向平台化與生態競爭

Meta 即將於美國時間 2025 年 9 月 17 ~18 日舉辦年度開發者大會 Meta Connect,這次活動不僅是新品展示,更標誌著 Meta 穿戴裝置與元宇宙戰略的重大轉向。從目前公開資訊與多方媒體報導分析,Meta 將首次以「產品化」與「開發平台」為主軸,公開其首款具備內建顯示的智慧眼鏡 Celeste(原名 Hypernova),並正式釋出智慧眼鏡專屬 SDK,讓開發者能夠為 Ray-Ban 與未來裝置打造第三方應用程式。

同時,Meta 也進一步開放其 Horizon OS 作業系統給 ASUS、Lenovo 等硬體夥伴,意味著 Meta 從以往的封閉硬體平台,正式進化為更接近「Android 模式」的運算生態體系。此舉不僅改變未來裝置競爭格局,也為全球供應鏈帶來長期結構性機會。

Meta Connect 五大主題亮點包括:

  • Horizon OS 平台開放:Meta 將 VR 作業系統改名為 Horizon OS,開放 ASUS、Lenovo 等合作品牌使用,推動硬體生態多元發展。

  • Quest 4 發表:規格升級,強調高解析度、輕量設計與更強 AI 整合效能。

  • AI 全面整合:Meta AI 助理將嵌入所有硬體平台,實現語音控制、翻譯、生成式內容等功能。

  • AR 智慧眼鏡與空間運算:展示 Celeste 眼鏡與 AR 原型,強調空間感知能力,為 contextual computing 奠定基礎。

  • 創作者工具與元宇宙生態系:對於開發者及創作者,Meta 發布一系列新的工具與 API,期望簡化 VR、AR內容的開發流程。與此同時,公司也分享了 Horizon Worlds 的最新數據和未來發展藍圖,承諾將提供更豐富的社交互動功能與更優秀的虛擬體驗。

 

Celeste 智慧眼鏡結合 AI 與 EMG 技術,定義穿戴裝置新交互形式

Meta 智慧眼鏡從 2021 年 Ray-Ban Stories 起步,以攝錄與社交為主,2023 年 Ray-Ban Meta 則加入 AI 語音助手與直播功能,銷量突破 200 萬副。2024 年推出運動導向的 Oakley Meta HSTN,觸及利基應用市場。

2025 年 Meta Celeste 智慧眼鏡的推出,標誌著產品進入第三階段進化:

  • 從「語音 + 錄影」→「顯示 + AI + 非接觸控制」

  • 市場從輕娛樂轉向高互動、個人運算助理

  • 與 2026 年預期推出的 Aperol / Bellini 系列(中階眼鏡)形成產品線分層,完成高、中、低階市場佈局

Meta Celeste 智慧眼鏡具備右眼單側 LCoS 顯示器,支援 20 度視野角、單色 HUD 顯示,可呈現時間、導航、訊息、AI 回應等資訊。搭配的肌電圖控制手環(sEMG wristband)則可透過用戶肌肉訊號進行操控,實現非接觸式操作,是目前消費性穿戴裝置中極少數整合神經介面的產品。

該產品的真正突破,在於將 AI 與人機交互(HCI)結合為一體化體驗。Meta AI 將能理解使用者語意與上下文情境,主動推送資訊,開啟所謂「情境式 AI」(Contextual AI)的運算邏輯。這不僅提升使用黏著度,也將穿戴裝置從配件角色拉升為「日常助理」層級,對未來生活與工作場景產生實質影響。

儘管定價為 800 美元、初期量產僅 15 萬副,屬於早期採用市場,但對開發者與高階用戶而言,其意義等同於 Apple Vision Pro 對空間運算的定義。Meta 透過高規產品測試市場與平台整合能力,是進一步拓展穿戴裝置應用邊界的關鍵一步。

 

開放 SDK 與 Horizon OS,Meta 打造「眼鏡即平台」的新發展模式

除了硬體發表,Meta Connect 2025 另一項重大亮點是開放智慧眼鏡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從官方議程與開發者講者資料可知,Meta 將提供開發工具鏈,讓第三方能開發基於 AI 智慧眼鏡的新應用。初期這些應用多將仰賴伺服器端運算能力(雲端 AI),並透過 Meta AI 平台整合,與 Alexa Skills 類似。

這一轉變意味著智慧眼鏡將不再只是「錄影 + 播音」的裝置,而是開始具備生態擴張能力。開發者能創建旅遊導覽、健康追蹤、語音輔助、視覺提醒等功能,甚至打造類似 App Store 的應用商店模型。當 SDK 與 Meta AI 深度整合後,眼鏡平台的黏著度與價值將大幅提升,這將吸引更多企業、內容商與技術開發團隊投入。

同時,Meta Horizon OS 正式開放授權給第三方裝置,ASUS 與 Lenovo 的合作 VR 裝置也將陸續問世,未來不排除更多亞洲品牌加入。這種模式與 Android 在 2010 年後的快速擴張極為相似,顯示 Meta 正在仿效 Google 的生態佈局,透過軟體授權建構全球 AR/VR 龍頭地位。

 

台灣供應鏈關鍵受惠廠商:晶片、光學、軟板、高階材料齊備

Meta 穿戴裝置的快速發展,為台灣電子供應鏈帶來新的成長動能。根據目前產品技術規格與合作關係推估,以下五大領域將為台股重點觀察區塊:

  • 晶片代工與設計方面,台積電與聯發科為核心廠商
    台積電(2330)負責生產 Meta 所採用的 Snapdragon AR1 Gen1 處理器,並同時生產其微型矽基 OLED 顯示晶片。未來若 Meta 推出 3nm 客製化處理器,台積電將仍是首選代工廠。
    聯發科(2454)則與 Meta 在 AR 領域建立合作,共同開發空間感知晶片,已進入 Orion 原型 AR 裝置供應鏈,是長期取代高通的潛力選擇。

  • 光學鏡頭供應由玉晶光主導,提供高階混合鏡頭模組
    玉晶光(3406)為 Ray-Ban 與 Oakley 系列智慧眼鏡提供主鏡頭模組,在玻塑混合鏡頭領域具備明確優勢。隨著 AI 功能升級與拍攝品質提升需求持續增加,其產品 ASP(平均單價)與毛利結構有望同步改善。

  • PCB 方面,臻鼎-KY、華通、台郡三強並列
    臻鼎-KY(4958)為全球智慧眼鏡軟板龍頭,擁有 30~50% 市占率;華通(2313)台郡(6269)也已確認進入 Meta 供應鏈,成為第二與第三供應來源,隨著眼鏡設計日趨模組化,軟板需求將明顯提升。

  • 關鍵材料則由達邁領先,主攻透明 PI 材料
    達邁(3645)憑藉在光學透明聚醯亞胺(PI)領域的技術優勢,切入 Meta AR 顯示器供應鏈。透明 PI 是實現輕薄、高耐用 AR 顯示的關鍵材料,屬於供應鏈中技術門檻最高、議價能力最強的環節之一。

  • 通訊晶片領域則由瑞昱積極布局
    瑞昱(2379)推出整合 Wi-Fi 與藍牙的雙晶片解決方案,針對智慧眼鏡市場客製 RTL8753B + RTL8773D 系統晶片,目前已打入多家眼鏡品牌,並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出貨,是網通 IC 領域的新黑馬。

 

技術滲透率與 Meta 生態戰略落地是中長期觀察指標

儘管 Celeste 與第三代 Ray-Ban Meta 都可能屬於早期產品,且產量與市佔有限,但此次 Meta Connect 所釋出的訊號極為明確:Meta 將以 AI 為核心驅動力,正式啟動智慧眼鏡與虛擬平台的產品化週期。

對投資人而言,短期內應觀察產品接受度、市場預購熱度與 SDK 生態啟動速度;中長期則關注 Meta 在 AI 平台與穿戴裝置間的整合程度,以及供應鏈擴產進度與 ASP 變動。

由於智慧眼鏡屬於低頻高技術門檻的電子產品,具備高單價與高客製化特性,相關台廠若能切入核心模組,將具備穩定且高毛利的營收結構,有望成為新一輪電子景氣復甦的受惠族群。從 Meta 股價來看,財報後進入橫盤整理格局。目前守在 50 日均線附近蓄勢待發,等待 Meta Connect 帶來股價催化劑。

【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