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卷」大戰蔓延產業鏈 製造業重挫、出口競爭噬利潤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09-15 08:00
  • 更新:2025-09-15 08:00

中國「內卷」大戰蔓延產業鏈 製造業重挫、出口競爭噬利潤

中國企業為求生存展開激烈價格戰,導致產業利潤急速下滑、失業攀升與經濟結構重塑,出口企業首當其衝,政策調控艱難。

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所謂的「內卷」現象不但在社群媒體引發熱議,更實質重塑了國內各大產業的生態。中國政府近來明確表態,將著手打擊部分企業的激烈降價行為,認為這樣的「惡性競爭」已導致整體經濟受損,甚至有進一步造成通縮風險的疑慮。

中國「內卷」大戰蔓延產業鏈 製造業重挫、出口競爭噬利潤

「內卷」一詞原本指無止境的、互相消耗的競爭,早期網民用於自嘲學業或職場環境日益艱困,如今則成為描述產業間你追我趕、傾銷價格導致出現虛耗的代名詞。隨著中國政府早年大力推動工業擴張,現今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為求「去庫存」和刺激消費,不惜打價格戰,結果是一場向下螺旋的折價循環。

在汽車產業,中國去年爆發史無前例的電動車價格戰,包括Tesla(特斯拉,TSLA)、BYD(比亞迪,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DF)等數十品牌,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然而根據LSEG統計,33家上市中國車企2024年淨利潤中位數僅剩0.83%,較2019年2.7%大幅下滑,利潤率幾近腰斬,顯示競爭已損及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太陽能產業同樣深陷「內卷」泥沼,過度產能與賤價競售造成價值鏈去年虧損高達400億美元,甚至有分析師認為,中國今年的晶片、電池、模組產能,足以供應全世界至2032年,產能與需求落差驚人。儘管中國官方已要求各產業限制競爭、加速供給側改革,但市場調整難度高,企業還須自行消化庫存與裁撤產能,短期痛苦難免。

新興產業如「即時零售」外送市場,阿里巴巴(BABA)、京東(JD)和美團等科技巨擘則砸下鉅額補貼,搶攻一小時送達的電商新藍海。據野村(Nomura)分析,業界第二季現金燒掉超過40億美元,預料短期獲利更難見到曙光,競爭壓力持續積壓。

惡性價格戰連帶擠壓出口產業獲利,出口商與國企已現裁員、減薪,不僅加劇青年失業(已攀至17.8%)也威脅社會安定。對中國政府而言,止住「內卷」現象不只是調控價格,更是穩定經濟、維持就業與社會秩序的核心戰略。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政策出手可望緩和最嚴重的價格競爭,產業結構失衡與技術升級的挑戰依然艱鉅。有專家認為,唯有加速產業多元化、縮減低附加值產能,才能有效減緩「內卷」之害,否則經濟著力點仍將受困於惡性競爭循環。展望未來,中國能否成功轉型考驗著政策靈活度與產業自律,而全球也正密切關注中國製造業的下一步。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中國「內卷」大戰蔓延產業鏈 製造業重挫、出口競爭噬利潤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