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華城(1519)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原因是其在星際之門計畫中取得了超過100億元的訂單,這不僅顯示出公司在AI電力設備市場的領先地位,也為其未來幾年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根據最新資訊,這些訂單將從2026年開始陸續出貨,預計將為華城每股帶來1.5至2元的純益貢獻。
華城的訂單來源主要來自美國和德州
特別是美國AI算力中心和星際之門計畫,這些訂單的取得使華城成為首家在此領域取得電力設備訂單的台灣廠商。根據供應鏈的調查,未來相關機電設備的市場商機預估將達600億美元,華城憑藉其短交期的優勢,有望在這一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法人預測,華城2025年和2026年的每股盈餘(EPS)將分別達到15.55元和22.37元,這些數字顯示出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將顯著增強。
在市場反應方面
華城的股價近期在權證市場上的表現也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其認購與認售權證的成交量均名列前茅,這表明市場對華城的未來走勢存在分歧。部分投資者看好其基本面和題材的火熱,而另一些則對其股價或題材的高估持懷疑態度。法人機構建議,看好華城後市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布局相關認購權證,以放大槓桿利潤。
未來,投資者應密切關注
華城在AI電力設備市場的進一步動作,特別是星際之門計畫的進展和相關訂單的落實情況。此外,變壓器市場的供需狀況和關稅風險的變化也將是影響華城業績的關鍵因素。總體而言,華城在技術和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台股市場上的一個亮點,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