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九月步入高風險期,對沖基金及散戶持續減碼,引發市場震盪和退場潮,投資人宜高度警惕下行風險。
隨著九月展開,美國股市再度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對沖基金與散戶投資人同步減碼,美股投資氣氛急速轉冷。根據Morgan Stanley及Goldman Sachs的報告,八月底對沖基金槓桿操作持續下滑,雖然標普500與MSCI全球指數依然在高檔盤旋,但美股八月回漲並未吸引機構大戶回補部位—反映出主力資金正採取更為防禦、觀望的策略。
造成對沖基金撤出的最大原因,除季節因素外,九月一向是美股表現最為疲弱的月份之一,過去二十年有將近半數為負報酬。加之美國企業因法規限制,本月無法回購自家股票,供需結構更加脆弱。Erlen Capital Management指出,量化基金風險警戒已拉高,雖然美聯儲可能在月底宣布降息,然而市場內部的「避震器」容量遠低於正常水位。因此,波動率遽升的可能性劇烈攀升,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能引發連鎖賣壓。
在資本結構面,UBS近期警示美國散戶持股占比已飆至市場新高,預計2025年時散戶持股市值將達可支配所得的265%,較2021年高點更為極端。這意味只要經濟或市場前景稍有動盪,散戶減持潮所引發的惡性循環賣壓將大幅放大市場風險。Erlen Capital直言,過度投機或加碼操作雖驅動行情上漲,但同時也埋下急跌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隨美股避險潮升溫,資金轉向中國市場。高盛報告顯示八月中國股市獲得對沖基金創紀錄淨流入,Morgan Stanley亦指出本月可能成為今年以來最大單月中國股票買進潮。全球去年八月的股市大跌即起因日本央行突襲式升息,現階段全球債市利率陸續攀高,資本流動的不穩定性擴大。
綜觀結構,美股現下處「多頭脆弱」格局。大型科技股如NVIDIA (NVDA)、Microsoft (MSFT)雖持續主導成長動能,卻也深受市場情緒影響。一旦出現新一波利空,不論機構或散戶撤資,都可能加速行情修正。部分觀點認為降息將帶來喘息,然在槓桿偏低、流動性縮減的基本面限制下,美股九月仍高度警戒,投資者宜保守操作並密切關注全球資金移動跡象。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