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過去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股加權指數7月上漲居多,今年也不例外,但股價波段漲多之後,大多數上市櫃公司在8月將面臨公布第2季財報的考驗,股價往往先震盪拉回。
台股今(2025)年7月上旬走勢強勁,主要是市場預期7月17日台積電(2330)法說會偏正面,加上美國對等關稅議題鈍化。不過,8 月中為上市櫃公司公布第2季財報期限,大部分利多已反映在股價中,股價若在高檔反而要提防賣壓,最好等股價回檔整理過後找買點。
自創辦人張忠謀時代,到後來劉德音、魏哲家接棒,台積電調降年度財測的情況其實很罕見,這使得台積電法說會內容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市場標竿。
魏哲家本身是業務出身,他主持台積電法說會,整體基調相對偏樂觀,善於淡化法人提出的各種潛在疑慮,而他大多數時候也沒讓市場失望。因此,近年每逢台積電舉行法說會的時間逼近,外資等投資大戶往往領先卡位,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甚至在法說會前就樂觀預期「台積電將上調全年營收財測」,股價也驚驚漲。
台積電法說會釋出的第2季財報、第3季展望都優於預期,數字非常亮眼,甚至還將美元營收成長目標由24%~26%調高至約30%。法說會隔日(7月18日)台積電股價一度挑戰歷史高點1,160元,但收盤僅上漲2.21%,顯然短線的激勵效果很有限,而加權指數同步開高震盪壓回,24,000點已成為短線壓力。

台積電第3季展望佳 蘋果折疊手機題材發酵
受惠於客戶提前拉貨,台積電第2季稅後EPS為15.36元,創歷年單季新高,主要成長動能來自HPC(高效能運算),尤其是AI(人工智慧)。這突顯了它在HPC先進製程近乎獨占的地位,不僅擁有定價權,成本控管能力也很強,而台幣升值的衝擊低於預期。
展望第3季,台積電預估合併營收約318~330億美元,將再創新高,以前述預估平均值來看,季增8%,主要是受惠於蘋果新機以及輝達(Nvidia)AI新晶片。此外,輝達甫獲准恢復降規的 H20 AI 晶片出口到中國,下半年銷量可望顯著提升。
不過,輝達的通用型AI晶片單價偏高,其大客戶包括亞馬遜等大型資料中心業者,近年積極開發CP值較高、客製化的特殊用途ASIC AI晶片,包括世芯-KY(3661)、巨有(8227)等國內ASIC 業者可望中長期受惠;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也開始提供ASIC設計服務,有助於提升股價本益比。
蘋果預計今年9月發表新機iPhone 17,雖然市場期待不高,但對於台積電為首的蘋果供應鏈來說,8、9月仍是拉貨旺季。相較之下,市場更期待蘋果可能在明年9月推出的第一款折疊手機(搭載功能較強的AI應用),相關題材已開始發酵,核心概念股如新日興(3376)值得留意。
蘋果iPhone概念股近年表現平平,今年還面臨台幣升值、美國對等關稅等新變數,但大立光(3008)、華通(2313)、臻鼎-KY(4958)、台郡(6269)等iPhone概念股在低檔整理已久,今年最低迷狀況已過,明年iPhone升級換機潮的題材或許會在今年下半年發酵,帶動相關個股表現。
鴻勁半導體測試設備 具競爭優勢引法人關注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在380~420億美元不變,並預告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不太可能大幅減少。台積電上半年累計資本支出已達196.9億美元,重點支出項目為服務HPC(包括AI)晶片客戶的先進封裝,相關的晶片測試設備商鴻勁(7769)、旺矽(6223)明顯受惠。
一般投資人對鴻勁較陌生,但它是全球半導體測試設備業界的耀眼新星,能精準模擬超低溫測試環境為其全球競爭優勢之一,在高階AI晶片測試扮演關鍵角色,今年前6月累積營收達127.97億元,年增率高達134.79%,已逼近去年全年營收,法人預估下半年到明年持續高成長。
鴻勁去年11月登錄興櫃,耀眼的業績與產業地位吸引投資法人大戶高度關注,公司已於今年7月送件申請上市,若順利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預估今年底將轉上市掛牌,加入「千金股」行列,主動積極型投資人可留意掛牌前逢低布局的時機。
AI伺服器成長動能延燒 消費電子期待降息東風
AI伺服器仍是台灣科技股下半年主要成長動能來源,除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其它包括銅箔基板(CCL)龍頭台光電(2383)、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2308)、散熱龍頭奇鋐(3017)、滑軌龍頭川湖(2059)等,近期股價相繼創下歷史新高,投資人切莫追高,最好是耐心等拉回找買點。
至於低迷已久的消費電子族群,股價何時會轉強,主要看美國聯準會(Fed)何時啟動「預防性降息」(號稱預防景氣衰退,有利於提振消費)。目前市場預期Fed最快9月開始降息,但也可能12月才開始降息。
由於擔心貿易戰將推升通膨,現任Fed主席鮑爾遲遲不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的降息要求。如果鮑爾不辭職,他的任期到明年5月結束,而川普近期已開始物色其繼任人選,市場預期下屆Fed對於降息的配合度相對高,這有利於資金行情最慢在今年第4季發酵。
留意低基期傳產原物料股 川普關稅利空逐漸鈍化
除了消費電子族群,低基期傳產股、特定原物料股亦可望受惠即將到來的資金行情,值得留意,例如:製鞋股志強-KY(6768)、鈺齊-KY(9802);塑化及電子材料股南亞(1303);生技保健類股綠茵(6846)。
至於川普對等關稅,台灣可能要到7月底才會收到「通知函」,預期稅率為20%~25%,但市場最恐慌階段早已過去,加上川普說詞常反反覆覆,利空已逐漸鈍化。
即便日本收到高於預期的稅率通知函,日股仍持續上漲;歐盟被川普威脅要課30%高關稅,但德國(歐盟老大)股市仍創下歷史新高。
總而言之,只要台灣被課的稅率低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就不算太糟,且未來仍有談判協商、動態調整的機會,後續相關利空或疑慮若引發股市漲多回檔,投資人宜逢低找買點,選股則必須更加著重企業本身的競爭力、應變能力,而產業(或次產業)龍頭股通常是首選。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