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好葉 Better Leaf

好葉 Better Leaf

  • 2025-07-28 14:13
  • 更新:2025-08-13 10:40

大家好,我是好葉,陪你一起學習學校沒教的知識。

首先,真的非常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讓頻道走到了百萬訂閱這個里程碑。為了回饋大家,我特別舉辦了這次的Q&A問答活動,來解答大家在投資理財路上最常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聊聊一些關於投資策略、市場時機和個人心態的關鍵議題。

在開始之前,還是要按照慣例提醒大家:以下所有內容僅為我的個人觀點與經驗分享,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股票推薦。 投資本身存在風險,過去的表現不代表未來,大家在做出任何財務決策前,務必先做好自己的功課,並諮詢專業的投資顧問。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吧!

 

問1:為什麼從個人成長轉向分享投資理財知識?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觸及了我創立頻道的初衷。其實,投資理財本身就是個人成長最重要的一環。我最早的頻道內容聚焦在心理學和自我提升,但在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財務狀況不健全,很多心靈層面的成長都會受到限制。

讓我真正下定決心深入這個領域的,是一部關於「複利效應」的影片。那個影片用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徹底震撼了我。故事裡有三個人:小明、小麗和小華。

  • 小明(聰明的投資者):從18歲開始,每年投資一筆固定金額,只堅持投了10年,到28歲就停止投入,之後就讓這筆錢在市場裡自然滾動。

  • 小麗(晚起的投資者):從28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年投入相同的金額,但她非常勤奮,一直持續投到51歲。

  • 小華(勤勞的儲蓄者):從18歲開始,就把同樣的錢存進銀行,完全不投資。

結果在他們51歲的時候,財富狀況出現了驚人的差距。小華的儲蓄因為沒有成長,金額是最低的。而最令人驚訝的是,只投資了10年的小明,他的總資產竟然遠遠超過了持續投資了二十多年的小麗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這個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投資這件事,「時間」的威力遠比「本金」的大小更為關鍵。越早開始,複利效應就越能發揮它那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的魔力。這不僅僅是理財知識,這簡直是人生的智慧!我意識到,如果這麼重要的觀念學校沒有教,那麼我應該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年輕的朋友能及早開始,享受時間帶來的紅利。

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後,我立刻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之旅。起初,我和許多新手一樣,只是憑著一股熱情,買入了當時最知名的標普500 ETF和一些科技巨頭如臉書、亞馬遜、谷歌等。那時候的我,甚至連財報都沒怎麼看,就是一個「反正投進去就對了」的狀態。

幸運的是,市場給了我不錯的回報。大約五年後,我的投資組合累積到了23萬美金(約等於100萬馬幣)。當時我心想:「哇,我是不是可以靠利息過生活,實現初步的財務自由了?」

於是,我做了一個當時自認為很聰明的決定:將大部分資金轉入高股息股,希望每個月能有穩定的現金流。結果呢?一年後我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雖然股息率不錯,可能有6%左右,但我的本金卻沒有增長,甚至還下跌了6%。一來一往,等於白忙一場。

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了寶貴的一課:投資現金流(股息股)和投資成長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 對於還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我來說,過度追求現金流反而限制了資產增長的潛力。資產的總值增長,遠比眼前的股息收入來得重要。

想通了這一點後,我重新調整了策略,將重心放回成長型投資。很幸運地,在2020年市場大跌時,我把握住了機會,堅持買入更多優質資產。時至今日,我的投資組合已經增長到超過50萬美金。這段經歷也促使我去考取了CFP(認證理財規劃師)執照,希望用更專業、更系統的知識來幫助大家。

這就是我從個人成長走到投資理財分享的完整心路歷程。因為我相信,真正的成長,是心靈與財富的同步富足。

 

問2:如何挑選能「月月配息」的ETF?

關於月配息現金流,這確實是很多投資者的夢想。在我的《現代價值投資課》中,其實有一個專門的單元在探討台股ETF,因為台股ETF的設計非常有特色。

我們發現,台股的ETF在全球市場中是相當強大的,它的派息率甚至是全球最高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的派息來源不僅僅是成分股公司發放的股息,還可以來自於已實現的資本利得。也就是說,基金經理可以賣掉一部分已經上漲的股票,將獲利以股息的形式發放給投資者。

這種機制的好處是,它可以在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同時,不犧牲基金本身的成長性,做到了「魚與熊掌兼得」。這與許多傳統的股息基金不同,後者往往因為專注於高股息公司,而犧牲了長期的資本增值潛力。

當然,投資這類ETF時也要注意一個細節:股息的來源。有些ETF會動用到「平準金」來派息,這部分其實是你自己的本金。所以在挑選時,要仔細研究其派息組成,確保你領到的是真正的收益,而不是左手換右手的錢。

在課程中,我們有詳細的教學,教大家如何搭配幾支不同派息月份的台股ETF,打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月月配息」被動收入組合,有些組合的年化配息率甚至可以高達8-9%。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問3:現在開倉台積電(TSM)是最佳時機嗎?

這是一個關於「擇時」的經典問題。我的核心理念是價值投資,也就是說,我們關注的不是市場的短期高低點,而是公司的長期內在價值

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我主要看兩個指標:護城河價值空間

  • 護城河:指的是公司擁有的、難以被競爭對手複製的持續性競爭優勢。例如強大的品牌、專利技術、網絡效應等。

  • 價值空間:指的是公司目前的股價相對於其內在價值的折價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安不安全邊際」。

只要一家公司的護城河夠深,潛在價值夠高,且當前價格合理,那麼它就值得我們持續定投。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市場的最低點在哪裡,但我們可以透過分析,找到被低估的優質公司。

為了幫助大家更直觀地判斷,我開發了一款名為「好葉智慧選股」的APP。在這個APP裡,你可以:

  1. 建立自選清單:將你感興趣的公司(比如台積電)加入清單。

  2. 查看價值空間:我們用「葉子」的數量(一到三片)來表示一家公司目前的價值空間。三片葉子代表潛在價值較高,是比較理想的入場參考。

  3. 深入分析:點進個股頁面,你可以看到詳細的體質評級、成長趨勢、獲利能力、估值比較等圖表化數據,幫助你全面了解這家公司的基本面。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現在是不是買入TSM的最佳時機?我不會給出直接的答案。但我會建議你使用工具去分析它的護城河和價值空間,如果它符合你的投資標準,那麼分批定投就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問4:槓桿型ETF適合長期持有嗎?

我的答案是:不太適合

槓桿型ETF是一種為短期交易設計的複雜金融工具。它們的目標是提供標的指數日回報的倍數(例如2倍或3倍)。然而,這種每日重新平衡的機制,在長期持有下會產生一個叫做「耗損」或「波動率衰減」的問題。

簡單來說,在市場橫盤震盪的時候,即使指數最終回到原點,槓桿型ETF的淨值也會因為每天的複利計算而持續減少。它的長期表現,往往會不如無槓桿的原型ETF(如VOO、QQQ)。

槓桿型ETF唯一的適用情境,可能是在市場經歷了大幅暴跌後,你判斷即將迎來強勁反彈,可以短期介入來放大收益。但將其作為長期持有的核心資產,風險非常高,通常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問5:股息股價格漲高了,還值得投資嗎?

當我們投資股息股時,我們的心態需要做個調整。我們追求的主要目標是穩定且持續增長的股息收入,而不是股價的暴漲

因此,判斷的關鍵不在於股價是否創了新高,而在於以下幾點:

  1. 業績是否持續增長:看過去五年的業績,是否至少有年均5%的溫和增長?這確保了公司有能力持續派發股息。

  2. 利潤率是否健康:利潤率是否穩定在10%以上?這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

  3. 股息派發率是否合理:派發率是否低於100%?如果一家公司賺的錢還不夠派息,那這種高股息是不可持續的。

只要這些基本面指標依然穩健,並且公司的估值沒有高到脫離歷史平均水平太多,那麼即使股價上漲,它依然是一筆值得的投資。因為你的主要收益來源——股息,依然在穩定地流入你的口袋。

 

問6:股市高點時,應該賣掉獲利,還是持續持有?

這又回到了價值投資的核心。如果你投資的是一家真正擁有強大護城河的優質公司,那麼賣出的唯一理由,不應該是市場處於高點,而是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惡化

一家偉大的公司,它的未來業績會持續增長,從而支撐其股價不斷創下新高。如果你僅僅因為「漲高了」就賣出,很可能會錯過後面更大的漲幅。

所以,除非你需要用錢,或者準備退休需要轉換為更保守的資產,否則只要你投資的公司護城河依然穩固,估值還在合理範圍內,那就沒有賣出的理由。持續持有,讓優秀的企業家為你工作,才是財富增長的王道。

 

問7:如果有主動收入,可以不投資避險資產嗎?

我認為,主動收入的有無,與是否需要配置避險資產,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衝突。避險資產(例如黃金、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扮演的角色,是一種保險

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對抗幾種特定的宏觀風險:

  • 貨幣貶值風險:當各國央行不斷印鈔時,法定貨幣的購買力會下降。

  • 通貨膨脹風險:物價持續上漲,侵蝕你的資產。

  • 地緣政治風險:國際局勢緊張或發生戰爭時,避險資產往往會受到追捧。

這些風險是長期存在的,並且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此,無論你的主動收入有多高,配置一小部分(例如5%到10%)的資產在黃金或比特幣上,可以為你的整體投資組合提供一層重要的保護。當傳統的股債市場發生危機時,這部分資產可能會發揮意想不到的穩定作用。

 

問8:美股「貪婪指數」偏高,還適合進場嗎?

「貪婪與恐懼指數」(Fear & Greed Index)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短期市場情緒指標,但它不應該是我們做長期投資決策的唯一依據。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在一個長期的牛市中,比如過去十幾年的美股,市場持續突破新高是常態。在這種情況下,「貪婪指數」長時間處於偏高位置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僅因為指數偏高就不進場,你可能會錯過整個牛市。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一個更值得參考的指標是大盤的整體估值,例如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PE Ratio)。我們可以觀察當前的本益比,與過去十年、二十年的歷史平均值進行比較。

  • 如果當前本益比遠低於歷史平均:這是一個極佳的加倉時機,可以投入多一些資金。

  • 如果當前本益比處於歷史平均水平:這代表市場估值合理,持續定投即可。

  • 如果當前本益比遠高於歷史平均:這代表市場可能有些過熱,可以定投少一些,或者保留更多現金。

根據我的觀察,目前標普500的估值大約處於十年區間的中位數水平,所以持續定投依然是合理的策略。我個人的做法是,無論市場如何,都會堅持定投,同時手裡永遠保留一部分(約10%)的現金,以備市場出現暴跌時可以「撿便宜」。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結語:感恩同行,共赴財富之路

再次感謝大家,特別是那些長期支持我的老觀眾們。經營頻道的這些年,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有時候會煩惱下一部影片要拍什麼,有時候看到觀看次數下降也會感到失落。但是,每一次看到大家的踴躍留言、熱情提問,就像這次的Q&A活動一樣,都讓我感到無比溫暖,這也是支撐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我做頻道的初衷,就是希望用動畫和淺顯易懂的方式,將那些學校沒教,但卻至關重要的投資、理財與心靈成長知識分享給大家。未來,我也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在不同的管道為大家提供更多元、更有料的乾貨。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啟發。讓我們在財富增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順、更遠。

百萬訂閱Q&A大揭秘:好葉親授投資心法,從新手到財務自由的8大關鍵問答
 好葉 Better Leaf

好葉 Better Leaf

華語圈百萬訂閱財商創作者,穩健派價值投資人 ■ 20 多歲開始投資美股,透過穩健操作建立每月穩定五位數被動收入。 ■ 擁有 CISI 國際財富管理 與 CFP 認證理財規劃師 雙證照,資產管理規模突破 100 萬美金。 ■ YouTube 頻道「Better Leaf 好葉」經營超過七年,分享財商知識與成長心得,累積 600+ 支影片、超過 100 萬訂閱者。 ■ 開設線上投資課程,累積超過 1,000 位學員,深受新手與進階投資者喜愛。 ■ 投資理念為「穩健成長 × 價值投資」,深入研究企業護城河與估值,專注長線佈局,陪伴用戶走出自己的理財之路。 未來,我將持續分享投資策略與操作邏輯,幫助更多人建立穩健可持續的財務成長模式, 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一起穩穩前進、長期致富。

華語圈百萬訂閱財商創作者,穩健派價值投資人 ■ 20 多歲開始投資美股,透過穩健操作建立每月穩定五位數被動收入。 ■ 擁有 CISI 國際財富管理 與 CFP 認證理財規劃師 雙證照,資產管理規模突破 100 萬美金。 ■ YouTube 頻道「Better Leaf 好葉」經營超過七年,分享財商知識與成長心得,累積 600+ 支影片、超過 100 萬訂閱者。 ■ 開設線上投資課程,累積超過 1,000 位學員,深受新手與進階投資者喜愛。 ■ 投資理念為「穩健成長 × 價值投資」,深入研究企業護城河與估值,專注長線佈局,陪伴用戶走出自己的理財之路。 未來,我將持續分享投資策略與操作邏輯,幫助更多人建立穩健可持續的財務成長模式, 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一起穩穩前進、長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