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標1:美國ISM製造業指數 即時反映景氣變化
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發表,每月針對300家製造業公司調查,是預測全球經濟冷熱的領先指標之一。
當ISM製造業指數高於50時,代表製造業景氣正在擴張;若低於50,則顯示景氣開始轉弱,這時投資人應該提高警覺,保守因應股市可能的波動與回檔。
觀察ISM指數與標普500指數(S&P 500)的走勢會發現,這兩者的高點與低點經常出現在相近的時間點,顯示它們之間具有高度聯動性,彼此多半同漲同跌,有時候甚至會輪流成為領先指標。
指標2:薩姆規則衰退指標
美國聯準會(Fed)經濟學家克勞蒂亞.薩姆 (Claudia Sahm)提出,當美國3個月失業率的移動平均值,高出過去一年失業率的最低點超過0.5個百分點時,就代表經濟可能已進入衰退期。
雖然這個指標無法預先預測衰退,但一旦發出警報,通常經濟已經正在下行。即使如此,對投資人來說,這仍是一種有用的「早期警示系統」,有助於及早調整資產配置,避免陷入空頭市場的深淵。
指標3:景氣燈號搭配領先指標 更具參考性
當投資人聽到「藍燈買股票、紅燈賣股票」這句話時,常直覺認為紅燈等於市場過熱,應該趕快賣出避險。但根據回測顯示,在景氣亮紅燈時進場投資台股,未來一年的平均報酬率反而是最高的,接近40%;而代表經濟穩定的綠燈期間報酬率反而最低,僅約3%。
這也說明,在經濟剛開始轉熱、紅燈初現時,反而是布局的好時機,特別是第一顆紅燈出現時進場,持有三年平均報酬率甚至高達265.3%。
然而要注意的是,景氣燈號屬於落後指標,因為發布時已是回顧過去一個月的景氣狀況。若希望更精準掌握轉折點,建議搭配「景氣領先指標」一起觀察。
領先指標的轉折通常發生在股市變動之前,當它由負轉正時,隔月台股上漲的機率大增;反之亦然。也就是說,相較於只看燈號,把燈號與領先指標搭配運用,才能更有效掌握股市節奏與買賣時機。
指標4:出口年增率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尤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台灣的出口表現經常被視為全球景氣的重要風向球。當出口年增率攀升,代表全球對台灣商品的需求增加,反映經濟動能轉強;反之,年增率下滑則意味需求趨緩,景氣可能轉弱。
影響市場與股價的因素非常多元,基本面只是其中一環。
不論是從宏觀經濟著手深入產業研究,或是像巴菲特專注於尋找具價值的企業,不同的分析方法沒有優劣之差,關鍵在於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