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勢】中美對峙緩和,美股連兩漲!(2025.04.24)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 2025-04-24 08:46
  • 更新:2025-04-24 10:23
【美股盤勢】中美對峙緩和,美股連兩漲!(2025.04.24)

大盤解析

白宮態度放軟,川普於週二表示其願意削減對中國 145% 的關稅。週三中國也發出訊號,表示與美國政府進行貿易談判的意願,只要白宮不是在威脅底下談判。接著週三媒體引述白宮知情人士稱美國政府正積極處理關稅事宜,計畫分五年時間將關稅降至 50% ~ 65%。隨後,傳出川普計畫豁免因芬太尼問題而對中國加徵的汽車零組件關稅,以及從鋼鋁關稅中豁免汽車零組件。此外,川普表示從未想過罷免聯準會主席鮑爾,在關稅擔憂及聯準會獨立性疑慮消退之際,美股全面收紅。
類股方面,受美中關稅戰荼毒最深的半導體及非必需消費品回神,晶片股領漲下資訊科技表現居冠,非必需消費品也在汽車股帶動下漲勢強勁,其中特斯拉 (TSLA) 因馬斯克有意回歸及投資人對 Robotaxi 的期待,兩日共漲逾 10%;能源受油價下跌拖累;扮演防禦角色的必需型消費品相對弱勢。

 

財報速覽

IBM首季營收與獲利超預期,雲端與AI成長穩健但諮詢業務面臨壓力

IBM (IBM) 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營收與每股盈餘均優於市場預期,顯示其混合雲與AI策略持續奏效。然而,受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諮詢業務表現疲軟,管理層對短期展望保持謹慎。
IBM持續聚焦於高成長領域如混合雲與AI,強化企業轉型與成本效益的需求支撐其核心軟體業務,但外部環境與政治因素如關稅影響企業採購行為,導致部分業務成長放緩。整體而言,IBM展現穩健的財務體質與長期成長潛力,但短期波動性仍需關注。
重點摘要
  • 財報亮眼超預期
    IBM第一季每股盈餘為1.60美元,高於預期的1.40美元,營收達145.4億美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144億美元,年增0.6%。
  • 軟體與混合雲業務穩健成長
    軟體收入達63.4億美元,年增7%;其中包含Red Hat的混合雲軟體成長12%,顯示企業需求持續強勁。
  • 諮詢業務成長趨緩
    諮詢收入為50.7億美元,年減2%,高層指出,受不確定性與聯邦合約延遲影響,預期短期內表現波動加劇。
  • 基礎建設優於市場預期
    基礎建設收入下降6%至28.9億美元,雖年減但優於預期的27.6億美元,z17主機上市有望帶動未來反彈。
  • 策略併購強化雲端與資料能力
    IBM完成對HashiCorp的64億美元收購,並計畫收購DataStax,同時解決與GlobalFoundries的訴訟,提升業務整合效率。

 

波音第一季虧損大幅縮小,擬提升737 Max產量並調整中國訂單布局

波音 (BA) 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虧損大幅縮小,營收與交付量顯著成長,公司準備提高737 Max產能,並因中美貿易戰考慮將部分中國訂單轉移至其他航空公司。隨著營運改善與現金流回穩,波音正加速重返成長軌道,同時釋出旗下數位業務單位以聚焦核心製造。
波音仍受全球貿易緊張與製造品質爭議影響,但在首季展現營收反彈與現金流改善跡象,並藉由出售非核心資產與強化商用與軍工主力,積極推進復甦計畫。中期來看,737 Max產能提升與國防新合約將是關鍵成長動能。
重點摘要
  • 虧損大幅收斂,營收年增18%
    第一季淨虧損為3,1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55億美元明顯改善;營收達195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交付量年增近60%。
  • 737 Max產能擴增計畫啟動
    目前月產量尚未突破38架,波音計劃穩定後逐步提高至每月52架,並已向FAA申請產能擴張許可。
  • 重新分配中國訂單以因應貿易戰
    因中國暫停接收新機,波音計畫將部分737 Max轉售至其他航空公司,避免產能閒置。
  • 商用飛機部門強勁反彈
    商用飛機營收成長75%,達81億美元,交付量從83架上升至130架,顯示航空市場需求復甦。
  • 出售數位業務聚焦核心製造
    波音宣布以105.5億美元現金出售旗下Jeppesen導航等數位業務予Thoma Bravo,加快資產調整。

 

SK海力士首季營收與獲利超預期,HBM市佔稱王助攻AI熱潮

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 (000660.KQ) 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受惠於生成式AI對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強勁,營收與營業利益雙雙優於市場預期。該公司在AI伺服器市場的領導地位推升獲利,並首次在整體DRAM市場市佔上超越三星電子。
儘管季對季表現小幅下滑,SK海力士在AI基礎設施需求的帶動下仍持續受惠,並看好未來由開源AI與主權AI計畫驅動的記憶體需求成長。然而,管理層也提醒,全球宏觀經濟與貿易政策仍可能影響下半年需求波動。
重點摘要
  • 獲利年增158%,營收年增42%
    第一季營收達17.64兆韓元(約123.6億美元),營業利益為7.44兆韓元,雙雙優於市場預估,展現AI對記憶體市場的強勁帶動力。
  • HBM市佔率達70%,穩居領先地位
    根據Counterpoint資料,SK海力士在HBM市場的營收市佔率達70%,成為全球最大供應商,主力客戶包括輝達 (NVDA)。
  • DRAM市佔首度超越三星
    SK海力士全球DRAM市佔率達36%,首度領先三星的34%,反映其在高階記憶體市場的技術與產品優勢。
  • AI需求持續推動記憶體成長
    公司預期生成式AI基礎設施投資將延續,由開源模型與主權AI專案帶動生態系擴張,進一步刺激記憶體需求。
  • 短期仍受宏觀變數影響
    儘管中長期展望樂觀,公司指出貿易關稅與經濟波動將為下半年帶來需求不確定性,需持續關注。

 

焦點新聞

總經

IMF預測美國關稅可略降財政赤字,但經濟與通膨前景惡化風險升高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財政監測報告》中指出,美國2025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將因關稅收入上升小幅下降至6.5%,較2024年的7.3%縮小。然而,貿易戰升級已使美國經濟與通膨展望惡化,且關稅對進口與消費的影響仍具高度不確定性,恐反過來削弱整體稅收。
報告強調,儘管關稅收入有助於財政改善,但若導致進口量大幅減少或整體經濟活動放緩,將可能抵銷此一效益。同時,政策變數如90天關稅暫緩及科技產品豁免等,也使IMF對財政預測維持審慎態度。
重點摘要
  • 赤字占比預計下降至6.5%
    IMF預估美國2025年財政赤字將佔GDP的6.5%,低於去年的7.3%,主因為關稅帶來的額外收入。
  • 關稅收入具高度不確定性
    IMF指出關稅對進口與消費行為影響各異,若導致需求萎縮,將削弱收入,抵銷赤字改善成效。
  • 經濟放緩或影響其他稅收
    若關稅導致經濟成長下滑,可能使所得稅與其他稅收減少,間接使赤字壓力反彈。
  • 長期債務恐推高利率成本
    IMF預估,美國公共債務若在2024至2029年間增加10個百分點,5年至10年期利率恐上升60個基點,增加融資成本。
  • 國會財政政策尚未納入預測
    報告強調,目前財測尚未反映國會正在討論的預算協商措施,整體財政前景仍具變數。

 

美國民眾趕在關稅上路前加速消費,短期經濟動能恐提前透支

JPMorgan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4月前半月美國消費支出年增3.8%,較3月的2.7%加速,主因民眾擔心川普總統全面關稅政策即將上路,提前購買高價商品。雖短期內支出看似強勁,但分析師與官員警告,這可能只是「提前消費」,未來數月消費動能恐顯著回落。
本輪支出成長主要集中於可自由支配消費項目,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品項尤為明顯,連帶影響企業也出現庫存囤積現象。這種「預防性購買」模式與日本歷史上消費稅調升前的行為類似,後續多出現消費疲軟,顯示短期強勁可能並非實質復甦。
重點摘要
  • 4月消費年增3.8%,主要由可支配支出帶動
    JPMorgan指出,4月前15天消費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3.8%,其中可支配支出成長4.3%,明顯高於非可支配支出的2.9%。
  • 關稅心理效應推動消費提前
    民眾預期進口商品價格將上漲,提前購買汽車、電子產品等,AT&T (T)、Capital One (COF)、Ally Financial (ALLY)等企業皆觀察到消費行為轉變。
  • 企業與物流商同步囤貨
    聯準會官員與CNBC供應鏈調查指出,企業與物流商為避免關稅上漲風險,已提前進口與囤積商品。
  • 復活節與油價下滑亦推升支出
    分析師指出,復活節延後與汽油價格下跌亦對4月消費成長構成正面影響,但並非主要動能。
  • 歷史經驗顯示支出恐後繼無力
    如日本1997與2014年消費稅調升前的購買潮,IMF與聯準會研究均顯示後續消費常陷入低迷。

 

聯準會報告:企業因應關稅壓力擬轉嫁成本,服務業與政府削支同步承壓

聯準會最新《褐皮書》指出,隨川普總統對進口商品祭出全面關稅,美國企業普遍收到供應商漲價通知,並正尋求將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不過,消費需求疲軟與價格上漲間的矛盾,使部分企業面臨利潤壓縮,特別是在面向消費者的產業。
報告也指出,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籠罩全美12個聯邦儲備區,同時受川普政府削減聯邦開支政策影響,服務業與政府承包商正面臨人力與資金雙重壓力,非營利組織更對未來聯邦資助深感憂慮。
重點摘要
  • 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升壓力
    多數地區企業已收到來自供應商的漲價通知,並開始加入附加費或縮短報價週期,顯示對未來價格不確定性極為敏感。
  • 轉嫁成本難度高,利潤遭壓縮
    儘管多數企業計畫將新增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在需求疲軟背景下,部分產業(如零售)出現毛利下滑情形。
  • 服務業前景惡化,投資縮手
    服務業企業對未來活動展望轉為悲觀,顯示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已影響企業擴張與資本支出規劃。
  • 聯邦裁員與削支擴大影響層面
    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削減聯邦人力並取消合約,導致政府承包商與地方機構同步裁員。
  • 非營利組織受資金緊縮衝擊
    食物銀行與社區服務單位表示聯邦資助減少已對人力與營運造成壓力,增加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個股

英特爾傳將裁員逾20%,新CEO全面改革聚焦AI與製造轉型

彭博報導指出,英特爾 (INTC) 計畫本週宣布裁減逾20%員工,目的是簡化組織、削減官僚流程,並重建以工程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此為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後推動全面改革的關鍵一步,盼能挽回過去數年因策略與執行失誤而失去的市場領先地位。
英特爾曾在2024年8月裁員15%,如今再度大規模瘦身,顯示公司正進行結構性調整,以回應在晶片製造與AI市場落後於台積電 (2330.TW) 與輝達 (NVDA) 的現況。裁員消息帶動股價在週三盤前上漲逾4.5%,市場關注週四即將公布的第一季財報,將揭示轉型初步成效。
重點摘要
  • 計畫裁員逾20%,精簡組織
    裁員將波及超過五分之一員工,英特爾目前員工總數約為108,900人,此舉意在降低官僚效率、強化執行力。
  • 新CEO上任即啟動全面改革
    陳立武接掌英特爾後迅速展開組織重整,包括扁平化領導層與任命新的AI業務主管。
  • AI戰略尚未明朗
    英特爾將原計畫作為旗艦AI晶片的Falcon Shores降為內部測試產品,目前在AI市場缺乏有力競品。
  • 前CEO改革未見成效導致更迭
    前任CEO Pat Gelsinger 雖提出重建製造領先地位的策略,但進展緩慢、不符董事會預期,最終下台。
  • 地緣政治風險成未來挑戰
    面對美中貿易戰升溫與潛在關稅風險,英特爾的轉型計畫將面臨更多外部壓力與不確定性。

 

強勢類股

【美股盤勢】中美對峙緩和,美股連兩漲!(2025.04.24)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中美膽小鬼賽局看到一線曙光,美國態度放軟,願意調降中國關稅。激進的政策,急轉彎的立場,導致美股波動加劇,雖然市場對後續川普政策走向及經濟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反彈力度較下跌力度大,但可觀察是否已利空出盡,跌深即是最大的利多。
若中美貿易戰確實進入收尾階段,先前因關稅恐慌下跌的半導體、汽車等族群有機會反轉回升。就標普 500 指數來看,W 底已初步成形,右腳 5,100 點若未跌破,有機會扭轉修正走勢。展望本週財報,投資人需留意今天的的英特爾 (INTC) 與 Google (GOOGL)。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特斯拉25Q1獲利暴跌,盤後股價為何不跌反漲?

【美股研究報告】思愛普雲端解決方案需求激增,現在是逢低佈局的好機會?

【美股盤勢】中美對峙緩和,美股連兩漲!(2025.04.24)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