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看】國揚 (2505) 合約負債2年成長10倍,獲利轉機股進入成長軌道 //BC股倉

BC股倉

BC股倉

  • 2025-03-27 22:56
  • 更新:2025-03-30 22:29

【搶先看】國揚 (2505) 合約負債2年成長10倍,獲利轉機股進入成長軌道 //BC股倉

點我!投下你感興趣的股票,我們會分享更多這類資訊給你~

營建股報告 債券ETF 00713 指數投資策略

關於存績優股,你還可以看

敦陽科 普萊德 信邦 零壹 崇友 神基 大統益 崇越 亞翔 新鼎 中菲 聯華 中華食 玉山金

關於存營建股,你還可以看

國揚 亞昕 新潤 欣陸 興富發 櫻花建 國建 潤弘 皇翔 華建 長虹 鉅陞 遠雄 總太 宏普 華固 潤隆 三地開發 達麗 昇陽 上曜 新美齊 隆大 永信建的文章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營建股-國揚(2505)最新的營運資訊

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我特別看好低基期的營建股,它們今年的表現應該能夠優於大盤的平均,也是我重點配置的對象,就像在年初的時候陸續分享的,今年受到川普投顧上線,大盤肯定是會迎來很大的波動,最近應該就很明顯了吧,第一季指數跌掉了快要10%,成交量也縮到了兩年的新低,其實以跌幅來看,並沒有很大,但是體感上就已經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了,之前行情好的時候,很多All in甚至是開大槓桿的討論很多,但就像之前也分享過的,我自己在市值型ETF投資的方法,我們還是需要考慮心理面的因素,怎麼能夠安穩的存股在股市中累積財富,面對市場要保持謙虛,不要太過度的自信可能不一定能夠走得長久,有經過夠多次循環的人應該就能夠體會這種感覺,真正的股災是會超過30%以上的跌幅的,現在的行情都只是小回檔而已,那我自己的作法,因為很難去預測未來到底是大漲還是大跌,手握太多現金絕對也不是一個好的做法,因為市場大多時間是多頭的,但如果全壓在大盤吃到一次30% 50%的股災,那資產損失也是會很重,所以我會透過像之前分享過的三角資產配置,一部分的資金參與台股大盤或是美股的指數,跟著市場的平均報酬,透過定期不定額的投入方式,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布局在一些未來具有基本面成長,低beta與大盤關係度低,並且基期低處在合理價的好公司,像是去年第四季分享每年除權息前高勝率的績優股敦陽科和中菲,或是今天要分享的營建股,也是每次大盤遇到股災的時候,都很有抗風險的能力,看到營建指數和大盤這三年來的報酬,雖然去年因為上半年的新青安,和下半年的第七波打房,出現一個過去比較少見的劇烈震盪,但在經過修正回檔之後,目前已經回到長期的上升趨勢線上,很多也都到了低基期的位階,在實體房地產上,今年是一個相對好議價或是談條件的機會,如果對於有買房需求的人來說,今年是個不錯的時機,而股票市場更是會提早反應市場狀況,預期明後年會恢復穩健成長的房地產市場,其實這次的回檔也是一個很好的價值投資機會,從第四季落底之後,在很多政策不確定因素也開始消除,我們也看到整體不動產放款比例也順利的在往下掉,銀行資金水位問題也已經慢慢在解決了,整體往軟著陸的劇本在走,像前段時間分享的櫻花建、皇翔、潤弘、長虹、亞昕和新潤等等,這些具有基本面而且主力籌碼也進來的營建股,第一季都走了一波超過20%的漲幅,雖然大盤表現不好,但整體資產組合的淨值還是能持續往上爬,持有互相關係度低的好股票組合起來,更能抵抗市場的波動風險,而還有一些一樣處在低檔整理,但具有基本面的營建股,也是我持續在持有關注的選擇,像是未來業績持續成長的華建和興富發,華建最近也是在低檔進行發債,可以來注意一下,那今天要分享的國揚,算是由虧轉盈的營建股,今年開始會有比較大的案子入帳進來,現在股價處在淨值以下,算是一檔低基期的營建股,今天也透過最新的營運資訊,來分享給你基本面和未來的狀況,最後也會來跟你分享一下投資的價值區間怎麼來計算

  1. 公司簡介
  2. 財報資訊
  3. 建案列表&土地庫存
  4. 獲利預估
  5. 價值區間

趕快登入看看,說不定你已經可以看到完整的文章囉!

  • 觀看投資洞見文章請先登入理財寶會員呦!

※警語:以上分析是個人投資筆記分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投資前務必獨立思考、損益自負。

💰 BC 股倉 APP

精選高股息、低波動、賺贏大盤

專業版訂閱限時優惠:https://cmy.tw/00AcJ5

【存股研究】台灣最大建商入主,瞄準華建3年營收將翻10倍,下半年獲利行情才正要開始?!

文章相關股票
BC股倉

BC股倉

我是一名多重身分斜槓者,本業從事科技產業,是一名投資近 20 年的資深投資人,並同步經營Youtube個人頻道《BC股倉》,專門分享自身價值投資經驗給大家。 我的核心投資策略以長期波段存股及資產風險配置為主軸,透過夏普值、Beta值和殖利率等指標組成選股策略,搭配出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組合,主要持股部位以績優科技成長股、金融股、營建股、傳產股,架構不同族群配置自組成BC股倉ETF組合,目標是勝過0050及0056。

我是一名多重身分斜槓者,本業從事科技產業,是一名投資近 20 年的資深投資人,並同步經營Youtube個人頻道《BC股倉》,專門分享自身價值投資經驗給大家。 我的核心投資策略以長期波段存股及資產風險配置為主軸,透過夏普值、Beta值和殖利率等指標組成選股策略,搭配出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組合,主要持股部位以績優科技成長股、金融股、營建股、傳產股,架構不同族群配置自組成BC股倉ETF組合,目標是勝過0050及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