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理財資優生》由 YouTuber 張修修分享他的創業故事,他曾經辭掉年薪 4 百萬的工作,騎著腳踏車環遊世界,回國後就開始創業,沒想到在一切都準備好時不幸遇上疫情,歷經了數次創業失敗,存款幾乎見底又負債,他仍沒有被打倒,後來他開始做自媒體,慢慢累積自己的粉絲、觀眾,他將告訴我們他是如何靠耐心和持續不懈的努力實現財務自由!
變有錢公式 3 大關鍵:多存錢、少虧錢、放久一點!
張修修從林明璋老師那裡學到一個變有錢的公式,就是多存點錢 + 少虧點錢 + 放久一點,但張修修在他畢業後,先進華碩當業務,30 出時又進聯發科,當時在深圳一年考績都很前面,分紅、薪水加上外派年薪就破 4 百萬,讓他覺得錢好像是很好賺的一件事,投資風險越高的東西,也覺得賠光了還可以賺回來,直到賠光以後才知道不是這樣,所以他後來乾脆辭掉工作去環遊世界兩年,因為他物慾非常低也沒買車、沒買房,環遊世界回來後現金都還有 8 百萬以上,在聯發科的積蓄幾乎都沒有動到。
創業遇疫情,虧光 8 百萬...
張修修回台灣就決定要創業,進了一間知名新創公司,還申請到國發會的天使基金,結果這個東西一直失敗,之後另外的幾個創業題目也都失敗,那個時候他就是想花就花,想買什麼器材就買,經過幾次失敗後才發現現金見底的速度比他想像中快,甚至還變成負債,因為他一直有個錯誤觀念,就是覺得錢再賺就有了,但其實根本沒那麼容易,直到後來他買器材學拍片,拍一些在台灣騎車的影片要給外國人看,當時他做了很多努力去串聯,包括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做入境旅遊的業者,甚至都請到世界級 YouTuber 要來台灣一起拍片,目標是成為台灣觀光局的自行車旅遊年的代言人,沒想到卻遇到疫情,錢沒了之前的布局也都要打掉重練。
創業燒光現金,返回職場工作!
創業失敗現金幾乎見底,借了一些信貸也都還在還,當時他的身心都在很糟的狀況,直到有一位職業講師福哥,逼著他生出一套線上課程,教大家如何拍片,那時候賣了兩班都爆滿,就賺了十幾萬應急一下,然後他也開始盤點有什麼東西可以賣掉,看能夠變換多少現金,然後他也盡量少花錢,把開源節流做到極致,才慢慢撐過來,當時他在 Intel 的朋友問他有沒有興趣一個職缺,順利應徵上後開始有薪資收入,很多人被重擊後會很難爬起來,就是因為他整個信心都沒了,但張修修一直都覺得不管怎樣他都賺得到錢,所以從未對自己失去信心過,而信心其實可以從很小的地方培養,覺得自己對這世界是有貢獻的,如果被打趴在地板,就慢慢爬起來。
定期定額賺太慢,要趁年輕變有錢?
很多人會說要定期定額,慢慢投資、慢慢變有錢,但張修修一直以來都是很沒有耐心的人,不管是在創業還是投資,他覺得慢慢賺實在太慢了,他不想花 20 年變有錢,而是要趁青春年華就變超有錢享受生活,以前他覺得權證槓桿大,賭對的話就 10 倍回來,因為運氣好就賺了 5、6 百萬,但後來怎麼買怎麼賠,不過他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能改,他知道他再這樣下去,一定會把之前賺的賠掉甚至負債,所以就在他吐回去 4 百多萬的時後就再也沒玩過權證了。
買個股不如定期定額 ETF?
張修修後來看了一些書,才知道他賺錢都是運氣好,他開始選股、看財報,低買高賣賺波段,挑出那些有價值的股票,價值投資就是要在公司被低估的時候買進,那時候他給自己的目標就是,找到還沒開始起漲的股票一年賺 30%。但後來也是白忙一場,他殺進殺出發現績效還沒有比定期定額好,直到兩年多前他才覺得那樣不行,所以他現在連個股都不買,就是老老實實的買 ETF,然後把時間跟精力放在創業上。
自媒體創業之路,請看影片👇🏻
影片/遠離社群、擁抱耐心,學習變有錢的 3 大公式!|他從聯發科年薪400萬到負債、創業失敗,靠實證科學找回生活主導權|ft.張修修
(圖:shutterstock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