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艾蜜莉)
退休後被動收入達6萬元,如何做好財務規劃?
最近有位計劃明年退休的讀者來訊,該讀者退休後的月收入來源有房屋租金與年金,共約5萬元;股票投資以金融股為主,總額約600萬元,今年股息收入約20萬元;尚有400萬元現金。該讀者主要想詢問我對其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有何建議,以及手上現金應如何配置?
其實該讀者退休後的資產配置相當不錯,已具有穩健的被動收入,若想增強資產配置,可考慮定期定額投資ETF。因為該讀者已擁有金融股,且將要退休,我認為定期定額可以高股息ETF作為首選,如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但進行任何投資前,務必先做好基本研究,了解其選股邏輯後,再做決策。
假設該讀者退休後每月的生活費需3萬元,被動收入總額約6.6萬元,收入扣除生活費後約3.6萬元可全數定期定額投入ETF,現金部分則可採用「艾蜜莉定存股SOP」策略,購買價格為「合理價」且殖利率4%以上的好公司。操作說明如下:
策略1:依景氣燈號變化投資高股息ETF
當景氣燈號為綠燈或綠燈以下,在景氣較差時,可以規劃5年期逐步投入,並在市場出現大幅下跌時陸續加碼;當景氣燈號連續藍燈時,可以考慮2~3年期的定期定額,此時可以投入較多資金。基本原則為「景氣較差時,投入時間縮短;景氣好轉時,投入時間拉長」,重點是要分散投資,在紅黃燈或紅燈時進行減碼,等待綠燈以下或連續藍燈時重新配置。
策略2:用合理價買進殖利率4%好股票
以該讀者為例,他可以利用400萬元的現金,購買價格為「合理價」且殖利率4%以上的好公司,在合理價格時買入,降價時分批賣出,可有效賺取價差,但最好選擇3檔以上個股,以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有效分散風險。
綜合以上兩種方式,該讀者即可同時享有穩健的被動收入,並當好公司出現好價格時,進一步增加資產。定期定額的方式可確保資金逐步進場,而定存股策略則提供主動投資的機會。
另外,若有時間研究美股,也可考慮將一部分資金投入美股ETF,以實現更全面的資產配置,配置比例可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進行調整。
雖然本期專欄以該讀者的財務狀況為例,但其實不論資產多寡,每個人都能依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調整。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