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
單純分享"客觀財報資訊"與"公開資料收集",無邀約之實,價值之判斷依據公開且可取得公式之【價值河流圖 App】,無個人分析推薦之意,也不做買賣方向之推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P.S 請大家不要問我,能不能買、該不該賣、哪裡便宜、哪裡昂貴,這是違法的,回答你的話,我可能會收到巨額罰款 & 吃牢飯,公司的詳細介紹我都寫在文章內了,買賣要自行判斷才行,河流圖、文章與價值檢視系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證券交易法第 155 條規定
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最高可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107 條規定
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直接或間接自委任人或第三人取得報酬,對有價證券、證券相關商品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項目之投資或交易有關事項,提供分析意見或推介建議,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1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罰金。
資料來源 :
公司股東會年報、公司財務報表、法說會、CMoney 法人決策資料庫、 TEJ 經濟日報資料庫、股人阿勳價值河流圖 App。
價值檢視系統序號:
如果是你 PressPlay 699-999/月 方案訂閱用戶, 記得使用 官方 訊息私訊我,每 3 個月領取一次價值檢視系統 90 天序號。
永續股友群:
由於日前貌似有同業/投顧加入群組,讓我的發言都會外流,因此舊群要關掉了,已經另開一個新的【永續股友群】,新群審核會嚴格一點,只給我有印象 或 認識的股友加入,就算你日後退訂也能持續在裡頭,私訊 我 FB 【王敬勳】,聊聊怎麼認識我的,沒問題就會給你加入連結。 群組內會有的內容包括 :
- 較為深入的討論
- 不定期咖啡小聚
- 免費質性/財報討論會-優先訊息通知
營運追蹤系列
如何查詢個股過往文章?
Step0. 前往價值檢視系統
Step1. 鍵入個股代碼
Step2. 點擊研究報告
疫情已過,但股價與疫情比較相差無幾,高鐵適合存嗎?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 機構持股高達 45% 的獨佔事業 高鐵 (2633),2021/07 的時候第一次寫,當時的股價為 29 元,然爾兩年過去了,疫情帶來的影響早已消散,但公司股價仍為 29.X 元,不免讓投資人有種浪費時間效益的感覺。人們常常說公共事業具有護城河,穩定不會倒,這種股票非常適合存股,而高鐵做為台灣 高速鐵路的獨佔事業,近 5 年股價都卡在 30 元上下,年化報酬僅 6%,遠低於大盤表現,殖利率更僅有 2% 多,高鐵 (2633) 真的適合長抱嗎 ?
高鐵票價該漲不漲,未來獲利能力堪憂!?
我家就住在新左營高鐵旁邊,走路約 10 分鐘,跑步則約 4~5 分鐘,但準確來說,是高鐵住在我家旁邊,因為我 1998 年就住在那了,那時候高鐵都還沒動工,附近更是一遍農田荒地,一直到 2007 年高鐵才正式通車,高雄到北台僅需要 105 分鐘,比起動則就需要 5-6 小時的台鐵與客運,高鐵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台灣人的生活型態,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票價,16 年如一日,還是 1490 元。
高鐵 2007 年通車至今,台北-高雄票價一直是 1490 元,2013 年曾漲到 1630 元,不過由於罵聲連連,2015 年高鐵財務改革,票價又再降回原本水準。依據交通部公告「政府核定基本費率標準」計算,高鐵北高單程票可能調漲 140 元,全票票價將從 1490 元漲至 1630 元,交通部核定的高鐵基本費率已經調漲過 4、5 次,然爾高鐵始終沒有漲過。」
對此高鐵聲明,自訂基本費率跟票價是否調整,將依合約相關規定,綜合考量內部營運成本,整體評估後報請董事會決定。面對營運成本不斷提升,儘管交通部表示尊重業者調整空間,但當時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以她的了解,「雙鐵不會漲票價。」這很明顯有政治考慮,但程序上不合理,畢竟高鐵還是一家民間公司,由此可知,高鐵的獨佔護城河,似乎因政治考量,無法發揮其訂價優勢,未來獲利要有表現,只能東擠西擠,東湊西湊,很難有長足的上升。
台灣高鐵 (2633)
政府特許獨佔事業
台灣高鐵成立於 1998 年,由大陸工程、長榮、富邦、太平洋電線電纜及東元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同年與交通部簽訂興建營運合約,並於 2007 年落成並開始營運。
高鐵鐵路全長 350 公里,最高營運時速 300 公里,連結臺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往返臺北、高雄最快只需 105 分鐘,列車配置 1 個商務車廂 及 11 個標準車廂,一個列車共有 977 個座位,2022 年載客量達 5416 萬人次。
高鐵沿革發想於 1974 年
臺灣興建高速鐵路的構想始於 1974 年的「發展建築超級鐵路專題研究」,但因當時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因此政府方面未積極續予推動興建高速鐵路,認為有高速公路就夠了。
之後有鑑於台灣日益增加的城市間運輸需求,交通部於 1987 年辦理「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1990 年奉行政院核定「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台灣高速鐵路的籌建進入執行階段。
當時規劃於 6 年內完成,但是由於經費來源及採用的系統規格等前置作業的時間過長,使得興建工程遲至 1998 年才正式啟動,而辦理方式也由原本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改為民間投資參與。
2007 年通車
1999 年正式動工後,原本預定於 2005 年 10 月 31 日完工通車,但由於機電、號誌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通車時程因此延後一年。2006 年 10 月時又因獨立驗證報告未能及時完成而再次延後,直到交通部於 12 月 24 日核准其通車。
最終於 2007 年 1 月 5 日通車並進行試營運,2 月 1 日開始正式營運,營運區間為板橋站-左營站。2016 年 7 月 1 日南港站-台北站路段正式納入營運區間,象徵高鐵全線開業。
BOT 模式,2067 年由交通部接手
台灣高鐵是台灣第一個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模式)的公共工程,建設成本約 4,500 億新台幣。興建與營運的工作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特許期限自 1998 年 至 2067 年,為期 70 年,期限過後無償交還中華民國政府經營,中華民國交通部則需於 2065 年,將接續營運的機構通知台灣高鐵公司。
主要股東 : 交通部
2014 年 3 月,交通部為解決台灣高鐵財務問題,規劃台灣高鐵減資三成,約 321 億元,再辦理增資 400 億元,但五大原始發起股東不可參與增資計畫,由公股及泛公股的股東增資,以達到政府實質掌控高鐵目的,同年 6 月,行政院更增訂「高鐵條款」,將政府「強制接管」的辦法提升至法律位階。
至 2023 年 4 月,主要法人股東包括:交通部 (持股約佔 43% )、國發會 (約佔 2.13%)、航發會(約佔 4.62% )、東元(約佔 3.38% )、中鋼(約佔 4.3% )、台糖(約佔 3.55% )、國泰人壽 (約佔 2.27 %),其中有官股色彩的就達 57.6%。
營收結構
票務 96%、非票務 4%
高鐵的主要營運項目可分為三項:
1、高速鐵路客運服務 :乘客搭乘運輸所支付的票價。
2、相關附屬事業經營:車站的商業空間租賃、媒體廣告販售、零售商品、附設停車場以及車上販售等等。
3、站區開發:目前擁有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和台南等五處車站專用區可供開發使用,採土地出租、自行投資或與開發商合作等方式進行站區開發。
截至 2023Q1,營業項目占營收比重:鐵路客運 96%、附屬事業收入 4%。
營業據點
11 個城市、12 個站點
起初高鐵原有台北、板橋、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及左營等車站,2015 年 11 月,新增苗栗、彰化、雲林三車站,2016 年 7 月新增南港站,共計 12 個車站,遍布 11 個城市。
延伸至宜蘭,預估 2030 完工
目前計畫高鐵宜蘭站折衷方案會選址在宜蘭市內,初步規劃會在環市東路和台 9 線附近。更靠近縣政中心,位於縣政中心以南約 350 公尺,工程經費初估 1880 億元,最快 2025 年高鐵宜蘭站&宜蘭延伸線就會動工,並於 2030 年完工!
將延伸屏東
2019 年 9 月交通部決議,高鐵將延伸至屏東,計畫路線自高鐵左營站經高雄市仁武、鳥松、大樹等區,跨越高屏溪進入屏東縣後,於屏東市台糖六塊厝農場設站,全長約 17.5 公里,建設經費約 618.52 億元。未來從台北至屏東約 104 分鐘,較目前從左營轉乘台鐵至屏東可節省 20 分鐘車程,目標 2029 年完工通車。
至於會不會再延伸到屏東縣潮州甚至是墾丁,目前行政院沒有把話說死,也就是說是有這個可能性存在的!畢竟六塊厝站到墾丁、屏東的轉接不便,所以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未來會評估、規畫再將高鐵延伸至屏東潮州。
產業概況
走過谷底,2023 預計載客量回升 2018~2019 高峰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截至 2022 年,高鐵全年輸運人次達 5416 萬人,終結疫情帶來的連續兩年下跌,預估 2023 年旅運量將達到 6461 萬人次以上的歷史第二高佳績。
高鐵運輸人次,市占率 17.8%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2022 年陸上大眾運輸平均每日載客量約 476.5 萬人次 ( 包括市區汽車客運 210.6 萬人次、捷運 181.9 萬人次、公路客運 22.6 萬人次、臺鐵 46.6 萬人次、高鐵 14.8 萬人次 ),較 2021 年 432 萬人次增加 10.3%。
高鐵載客量在扣除市區汽車客運及捷運等運具後約占 17.6%,較 2021 年之占比約 16% 增加1.6%。
200 公里以上,民眾選搭高鐵意願高
另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民眾在 100 公里內的移動,有 84%~85% 會選擇自駕小客車,100~200 公里內的移動,才會開始考慮搭乘高鐵,比重佔 16% ; 而如果是 200 公里以上的移動,搭高鐵的意願就會大幅增加至 40%,這數據顯示,如果僅跨越 2 個城市,民眾還是更願意自己開車。
一日生活圈效應,營運應該未達頂峰
高鐵的出現,使得台灣一日生活圈變成現實,讓搭乘高鐵南北往來成為民眾生活一部分,高鐵站周邊逐步完善的生活機能及大型商業與娛樂休閒設施、帶來更多的大型展演活動選擇在高鐵站周邊區域舉辦,進而帶動更多的旅遊旅次需求;
且在國際貿易情勢,台商回流設廠,推升廠辦及企業總部等需求,回流廠商傾向交通便利的高鐵站附近設點,亦有機會帶動更多的商務旅次需求,長期而言對高鐵的後續發展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