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10/16~10/20)由於以巴戰爭,導致市場投資人紛紛轉往具避險性質的原油以及黃金相關產品,其中的原油ETF又以期街口布蘭特油正2(00715L)以及期元大S&P石油(00642U)漲幅最大,一週內分別上漲了15.38%以及8.34%表現十分強勢。
雖然近期油價有所回落,但投資人仍關注未來是否有大漲的可能性? 本文認為機率低,長期趨於穩定。
巴勒斯坦的恐怖組織哈瑪斯,在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50年來最大規模的突襲,向以色列發射5000枚火箭,並派部隊入侵以色列南部領土,造成慘重的傷亡,對此以色列也展開反擊,導致原油價格在戰爭開打後第一天一度上漲近4%。
此外在10月17日一座位於巴勒斯坦的加薩醫院遇襲,哈瑪斯指控是以色列空襲造成的,儘管以色列強烈否認攻擊加薩醫院,並反指控哈瑪斯盟友伊斯蘭聖戰組織發射火箭彈誤擊,其他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埃及、約旦等國依舊相繼譴責以色列,次日伊朗呼籲穆斯林國家對以色列發動石油禁運,由於伊朗是石油生產大國,因此當此消息一出,市場擔心石油的供給會出問題,使得18日原油價格上漲了接近2%。
相較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400%,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機上漲約249.21%,當今上漲的幅度相對少很多,主要原因有3:
原因1:經濟環境不同
1970年代全球經濟蓬勃發展,經濟屬於成長階段,而現在屬於美國升息階段後期,全球景氣趨緩,對於石油的需求趨緩,因此油價在供給穩定下,不太可能再有如此巨大的漲幅。
原因2:再生能源取代部分石油
各國對再生能源的積極研發以及電動車的興起,人們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比起當時也降低了許多,且美國在經歷了數次的石油危機,已從當年的石油進口國,成長為當今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及淨出口國,占全世界供給約18.6%(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供給佔比約30.9%)。
原因3:石油主要供給者非戰爭主角
這次事件的主要國家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皆非石油的主要生產國,對市場上石油的供給影響不大,大大降低了這次事件引發石油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綜合來看,影響油價漲跌的關鍵不是基本的供需,而是戰爭是否牽涉至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以外的國家,像是在背後支持哈瑪斯的石油生產大國伊朗以及近期國內兩大機場因受到以色列攻擊而被迫關閉的敘利亞等其他中東國家。
先前伊朗駐聯合國代表保證,除非以色列攻擊伊朗國家利益或公民,否則不會出兵,且如果伊朗出兵參戰將可能損失慘重,因此市場上不認為在背後支持哈瑪斯的伊朗會參戰。
此現象表現在本週(10/25當週)的石油價格上,到本週二為止國際油價已經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且跌幅超過2%,可看出外界對於以巴戰爭擴大為中東戰爭的擔憂有所緩解。
操作建議:
即使戰事蔓延至他國,根據歷史走勢,往往只有在戰爭當下會受到較嚴重的衝擊,且大多數都能在一到兩年間恢復穩定,因此建議的操作方式有2:
1. 若擔心短期間戰事延長且有擴大可能,可配置石油ETF當作避險,像是期街口布蘭特油正2(00715L)以及期元大S&P石油(00642U)。
2. 基於大環境的因素,油價長期而言還是會趨於穩定,再加上原油ETF屬於期貨性質的ETF,在考量轉倉成本的前提下不建議長期持有,較適合短波段操作。
說明:期街口布蘭特油正2(00715L)以及期元大S&P石油(00642U)績效表現,計算至2023.10.24
(圖:ShutterStock / 僅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