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末段資金流向美大型科技股
今(2023)年以來,以美股為首的國際股市及台股,在生成式 AI 橫空出世所引領的浪潮下,整體氛圍偏多。而近期公布的美國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雙雙低於預期,使得市場預判聯準會(Fed)的升息循環處於末端,情勢似乎有利於多頭氣勢延續。
整體而言,在聯準會去年 3 月啟動暴力式升息至今,美國經濟仍能保持溫和擴張,其關鍵在於就業市場穩健成長、超額儲蓄支撐民眾消費,「軟著陸」的可能性增高。不過,現階段美國通膨的下滑,主要還是以能源及食物價格為主的「商品通膨」收斂的貢獻,然而「服務業通膨」仍處高位,就業相關數據還是過熱,包括失業率走低、薪資年增走高、勞動參與率停滯,以及自願離職率上升,這些跡象都顯示通膨有其僵固性,因此聯準會不會很快降息,此事我們要有非常清楚的認知。
下半年全球經濟雖然面臨衰退的風險,企業獲利有可能隨之下修,但是 AI 科技的創新進步,有機會使得美國經濟修復且迎來「軟著陸」,也給了資本市場嶄新的動力。生成式 AI 是 1995 年網際網路興起之後的第 2 個科技革命,各家企業都視為轉型的重大契機,深恐因投入不足而被淘汰,更有一些國家將 AI 視為下個階段提升國力的國家戰略。
目前除輝達(Nvidia)與超微半導體(AMD)發展硬體 AI 晶片外,微軟(Microsoft)、Google 與 Meta 等也相繼宣布投入 AI 應用發展,勢將帶動各行各業跟進採用 AI 技術,而 AI 的硬體供應鏈都在台灣,晶片零組件、伺服器、散熱、高速傳輸、高效能運算(HPC)與矽智財(IP)等族群,自然是下半年台股的關注重點。
電動車產業方面,特斯拉(Tesla)降價促銷策略奏效,交車量大增,同時也掀起首見的大規模電動車降價戰,帶動整體銷售量明顯攀升。未來全球汽車業者都將全力發展「智慧移動」領域,傳統汽車大廠也將積極推出電動車款搶市。在上述的趨勢下,台廠供應鏈水漲船高。
AI 與電動車都是新興科技範疇,根據 6 月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淨加碼科技類股的比例,自 4 月的 2% 提升到 6 月的 16%,對科技股展望轉趨正面,投資人或可多加留意。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