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有朋友於粉絲團留言問到:
「我很認同自住購屋前,需要確實了解自身的需求,
然而把這些需求寫下來不難,
難的是要如何確定房屋及週邊環境符合需求?
就算實地走訪,走馬看花的效果也很有限,
要怎樣才能更確實的知道,這棟房子就是最適合我的房子?」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提供)
看屋 ...是看什麼?
房屋的需求概可分為「房屋本體」與「周遭環境」兩大部份,
如果是屬於採光、通風、隔間等房屋本體的規格,
大概只能透過勤看屋的方式,來累積自己的經驗;
在我買第一間房前,從中古屋看到預售屋,
從公寓看到電梯大廈,前前後後超過100間以上的案子,
從中也累積了很多「怎樣的房屋適合我」的關鍵知識,
千萬別嫌這樣太麻煩,
因為自住買房應該是一般人一生最大的消費,
為了讓錢花在刀口上,
貨比三家不吃虧是必要的努力。
況且,我通常會在安排看屋時,
順便看看附近有哪些景點或名店,
看屋兼旅遊,一舉兩得。
買屋前 ... 不妨先「租屋」吧!
租屋 6 大細節
至於周遭環境這部份,
當然可以走馬看花的繞繞,
但就如提問者所說,
這樣可以概略了解附近有哪些「採買機能」、
「公車及捷運位置」、「學區好壞」、「有無嫌惡設施」等,
然而像「鄰居是否好相處」、
有沒有「特殊的噪音來源」等更細緻的居住需求,
真的不容易透過現地走訪來了解,
如果真的很想完全掌握區塊的生活機能,
之前演講時有聽眾分享一個我認為不錯的方法:
「先在那個區塊租房子住看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因為實際居住過後,
才能對區域環境有更清楚與深刻的掌握,
有些看似美好的設施,遇到不對的時間或人,
一樣是干擾居住品質的殺手。
也唯有實際進駐,
才能更長期的觀察如氣候、溫濕度等大環境;
偶爾去淡水看夕陽的人,
很難想像冬天時細雨加東北季風有多可怕,
而這也是我之前於淡水租屋的經驗後,
才知道自己完全不能適應這樣的天氣。
花小錢租屋
以免未來後悔買錯房!
目前台灣房地產依舊處於價格下行的大趨勢下,
相同大小與區段的房屋,租金遠比每月房貸來的低廉,
先租屋不但可以確定此區域是否符合心目中理想居所的條件,
又可以保有後續是否購屋的彈性,
更能在租屋期間多存一點未來買房的自備款,
減輕擁有愛屋後每月房貸的經濟壓力,
這也是租屋試住的另一個潛在優點。
另外,租屋時某些生活上的不便利,
剛好成為自己對於居住需求的經驗累積,
有時候自己以為A這件事完全不能忍受,
真正住進去後才發覺其實B才真的很麻煩,
A反而不再是居住上必須堅持的焦點。
關於居住需求想像與實際間差距的問題,
租屋是個相對花費較少且彈性較大的求證方式
快速重點:
我認為買屋自住如同結婚,
對的對象才是一切完美的根本;
所以應該用盡一切努力來確定,
自己追求的目標是否正確,
而一年期租屋試住則是比試婚相對容易許多的方法。
別忘了,購屋契約一旦簽下去了,
要反悔可是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努力
—— 特別在房地產市場交易低迷的當下。
本文由 Dolin66的部屋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