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研究報告】自有藥證題材引爆,保瑞(6472)前兩月獲利爆衝,全年維持飛躍式成長!

李浩平

李浩平

  • 2023-03-23 09:06
  • 更新:2023-03-25 17:25
【台股研究報告】自有藥證題材引爆,保瑞(6472)前兩月獲利爆衝,全年維持飛躍式成長!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公司簡介

保瑞(6472)成立於2007年,為台灣產能最大的藥品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以下簡稱CDMO)廠,公司主要業務為藥品代工及藥品銷售。自2017年掛牌至2021年,CAGR達到89%,2022年併購安成藥業後營收年增超過1倍,為2022年最大驚奇。公司目前共有7間廠房,其中1間位於加拿大,加拿大廠負責供應公司歐美地區代工訂單,且國際大廠德國百靈佳、英國GSK、Pfizer等皆是公司客戶,加拿大廠幫助保瑞成功與國際接軌,搶攻國際CDMO訂單。

保瑞2月EPS 6.48元,前兩月大賺近一股本,遠超市場預期

保瑞近期公告2023年2月的自結EPS 6.48元,前兩月累計EPS 9.06元,前兩個月就大賺將近一股本,遠超市場預期。

根據保瑞表示, 2月獲利表現會有大幅提升主因為公司1月底取得胃食道逆流藥的自有藥證,不必再與原廠分潤後獲利表現大幅上揚,根據目前獲利情形推估,該藥品毛利率將近50%,該項藥品約佔保瑞2023年4成營收,該項藥品在2023年預計於前三季分三次出貨,優異的獲利能力也讓市場更加期待保瑞2023年的整體營運表現。安成藥業在胃食道逆流藥及癌症藥代理兩項主要業務帶動下,預計2023年可為保瑞貢獻超過90億元的營收貢獻。

併購後營收就翻倍,保瑞快速成長成台灣最大CDMO藥廠

保瑞過去透過併購案快速取得大量代工訂單及產品藥證,搶食CDMO藥品代工商機。公司2020年底以8.3億元收購GSK加拿大廠後,取得多達88國的藥品代工訂單,保瑞快速與國際接軌,搶食國際藥廠代工訂單,隔季營收即翻倍跳升至13.7億元。

2022年保瑞分別以15億元及60億元的價格併購伊甸生醫及安成藥業,伊甸生醫加入成功幫助保瑞成為台灣唯一兼具大、小分子藥代工技術的CDMO藥廠,安成藥業則透過胃食道逆流藥為保瑞帶來大量營收貢獻,並讓保瑞成為台灣最大CDMO藥廠,兩大併購案完成後保瑞2022 Q4營收來到51.4億元,季營收表現翻倍再翻倍。

保瑞總是能以划算的價格併購標的,並且每次都能為公司帶來雙倍的營收成長,透過併購快速擴張也成為公司營運主幹,2022年在兩大併購案帶動下,營運表現巨幅成長,全年營收103億元,EPS 18.41元。

【台股研究報告】自有藥證題材引爆,保瑞(6472)前兩月獲利爆衝,全年維持飛躍式成長!
資料來源:CMoney

 

【台股研究報告】自有藥證題材引爆,保瑞(6472)前兩月獲利爆衝,全年維持飛躍式成長!
資料來源:CMoney

 

 

2023年持續拓展CDMO業務,持續往全球前10大CDMO藥廠邁進

CDMO藥品代工市場發展潛力龐大,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資料顯示,CDMO藥物市場2025年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潛在商機龐大。公司先前針對2023年營運目標發表看法,公司表示2023年將會持續新增CDMO客戶數量及藥品代工訂單,CDMO及藥品銷售將持續作為公司營運兩大主軸。公司預計2023年將再度新增10名以上的新客戶及產品訂單,在公司持續拓展相關業務帶動下,保瑞2023年CDMO業務的貢獻有望成長將近10%。

【台股研究報告】自有藥證題材引爆,保瑞(6472)前兩月獲利爆衝,全年維持飛躍式成長!

併購帶來明確成長動能,2023年營收成長超過7成,EPS暴增1.4倍

保瑞2023年將持續維持藥品銷售及CDMO藥品代工業務雙軌並進,安成藥業的胃食道逆流藥取得自有藥證後2月獲利表現立刻反應也為保瑞後續營運注入一劑強心針。CDMO業務方面公司2022年新增17個客戶及26個新產品的委託代工訂單,2023年公司將會再度拓展CDMO客群,目前預計新增10名以上新客戶及10個以上的新產品訂單,藥品CDMO的客戶黏著度較高,舊有客戶及新客戶共同挹注營收下,整體營收貢獻將持續放大。

預估保瑞2023年營收177.91億元,EPS 45.01元。目前本益比約為13.2X,考量安成藥業藥品取得自有藥證後獲利表現暴增,且公司持續拓展CDMO製藥業務,看好公司2023年成長,認為本益比有望往15.5X靠攏。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李浩平

李浩平

想要從基本面研究找到公司及產業未來趨勢,並嘗試著從每次經驗學習,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向

想要從基本面研究找到公司及產業未來趨勢,並嘗試著從每次經驗學習,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