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漲 薪水不漲...
很多朋友跟我說,存錢真的很難...
現在物價高,跟朋友又有聚會,
通常一個月下來,能存的錢也所剩無幾了。
在現在這個萬物皆漲,
普遍起薪偏低的狀態下,
儲蓄又相對的困難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廣告)
現代人普遍都有儲蓄理財的觀念,
除了儲蓄險、定存,也有其他的方式
相信大家都聽過「收入—儲蓄=支出」
雖然這道理大家都懂,
但很多時候往往會有種" 知易行難 "的感覺,
我認爲一開始不要給自己設定太大的門檻,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同時又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比如你依然可以為自己留一部份是餐敘的費用。
「儲蓄」就像減重
有時候我覺得儲蓄就像減重一樣,
一開始給自己設立太高太嚴苛的門檻,
吃不飽又要求自己不斷運動,
沒讓自己有彈性的空間,
反而成功的機率不高,
就算成功的減重了,
並不健康也不快樂。
當儲蓄成為習慣
建議大家可以先設立你自己能接受的門檻,
如果怕自己有惰性,
可以用短期零存整付的方式強迫自己儲蓄,
無論金額的多寡,
重要的是培養自己檢視自己財務狀況及儲蓄的習慣,
儲蓄是一種持續性的習慣,
也是投資理財中首要的部份,
唯有手上累積足夠的資金你才好規劃自己的投資組合。
開心儲蓄,聰明消費
我一直認爲儲蓄是為了讓自己更有目標讓生活更好,
這是件開心的事,
可以有適當的壓力,
但不一定要過於苛求自己,
唯有開心的狀態才能持續堅持下去,
當然,消費習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消費前先問問自己,
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盡量買自己需要的,
你會慢慢發現,能存的錢變多了。
想要 VS. 需要
「想要及需要」
我相信很多人都常聽見這個概念也並不陌生,
舉凡是儲蓄似乎就一定會提到這個概念。
那為什麼這跟儲蓄有這很大的關聯呢?
理財理財,
不外乎就是做好自我的財務管理及規劃,
大家有沒有想過,
以現在來說,
若剛起步的社會新鮮人在尚未有資金做投資部位時,
工作收入是固定的,
但在有限的收入內要怎麼做才能把錢多存下來呢?
記帳的意義
檢視自我消費習慣
這時候審視自我消費習慣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
很多人學會了記帳卻很少去審視及檢討自我的消費習慣,
那就失去記帳的意義了!
記帳的目的不是記錄,
而是讓自己從中檢視自我的消費習慣,
進而去做調整而達到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消費,是決定儲蓄很重要的一環
有了正確的消費習慣及觀念,
你自然而然就能存到多餘的錢
而不會常常不曉得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把錢花在購買「需要」而不是「想要」
這大家並不陌生,
但在實行上是否卻又覺得有些模糊呢?
我們學習投資理財或儲蓄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
而不是讓我們因此而被束縛過著錙銖必較的生活,
那就失去意義了。
建立自己的消費模式
人都會有物慾和想要的東西,
但在購買的慾望出現時,
我會先問問自己,
手邊是否有類似的東西?
這東西是必要的嗎?
購買後的實用性高嗎?
當這一連串的問題問下來,
通常衝動也冷靜了不少,
當然如果真的有非常想要的衝動,
偶爾也是會犒賞自己一下,
畢竟將自己逼的太緊反而無法持續下去。
每一次要消費時都問一次自己,
漸漸的你就能客觀看待並建立起自己的消費模式了。
" 想要 " 和 " 需要 " 其實很難界定,
生活有許多種方式,
追求過多的物質其實就像巨大的黑洞,
不僅空虛也容易將自己吞噬,回歸到原點,
用最簡單的生活方式,
多充實自己的心靈和做自己真正會感到快樂的事,
比起物質所帶來的短暫快樂,
我相信心靈的富足會來的更長久。
本文授權自-ETF 美股-世界財經
原文標題:淺談儲蓄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