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Shutterstock
蘋果 AI 技術落後遭揭,與 Google 合作是現實下的務實選擇
這場 AI 合作並非對等結盟,更像是蘋果(AAPL)在生成式 AI 賽局中「認輸」後的戰略轉向。根據 Bloomberg 報導,蘋果即將與 Google(GOOGL)達成協議,以每年約 10 億美元的價格,取得其旗艦 AI 模型 Gemini(1.2 兆參數版本) 的使用授權,作為新版 Siri 的技術基礎。這筆授權金對蘋果來說不小,卻透露出更深的訊號——即使擁有龐大資源與裝置平台,蘋果的自研語音 AI 系統仍無法與現有市場領先者抗衡。
這項合作背後的核心原因在於蘋果自研 AI 進度嚴重落後。報導指出,蘋果曾評估多家 LLM 開發商,包括 OpenAI 與 Anthropic,但最終選擇 Google 的 Gemini,代表在功能完整性、雲端推論能力與模型穩定性上,Gemini 明顯領先市場。對蘋果而言,這是一場「技術實力與上市時程」的妥協,也是為了追趕 Amazon(AMZN)、Google 等已將 AI 模型部署至語音助理的對手,所不得不做的選擇。
Siri 預計 2026 年升級上線,將成為蘋果最重要的 AI 用戶接觸點
新版 Siri 的發布時程目前定於 2026 年春季,隨 iOS 26.4 一同推出。這一改版代號為 “Glenwood”,將以 Gemini 為基礎,支援摘要、行程規劃、語境理解等進階功能,而非僅限於簡單語音命令。蘋果將其重新命名為 “Linwood”,並由兩位核心高層——Craig Federighi 與 Mike Rockwell 領導,顯示這並非一場技術整合,而是一場產品級的轉型。
Siri 的 AI 升級對蘋果平台策略而言至關重要。在現今裝置同質化、iPhone 硬體升級動能疲弱的背景下,Siri 正是推動生態黏性與差異化使用體驗的關鍵入口。若新版 Siri 能實現媲美 GPT-4 的語意理解與回應能力,勢必將提高用戶每日交互頻率,進而擴展至 Apple Watch、CarPlay、Vision Pro 等周邊裝置,有效延伸平台價值鏈。
不過,最大的變數仍是蘋果自研 LLM 何時能夠成熟上線。目前此合作被定位為「過渡性方案」,顯示蘋果仍有意圖在未來重新掌握核心 AI 能力,否則長期仰賴 Google 將在生態控制權上造成結構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內部去年針對 AI 部門進行重整,甚至撤換原本負責 AI 的高層 John Giannandrea,足見其對內部 AI 推進的挫敗已難以忽視。
對 Google 而言,Gemini 模型授權開創了 B2B AI 變現新通路
這項合作對 Google 來說,是 Gemini 商業化的重大里程碑。雖然 Gemini 長期被視為與 OpenAI 競爭的旗艦 AI 模型,但截至目前為止,其主要應用仍侷限於 Google 自家產品(如 Bard、Search、Workspace 等)。而此次成功切入蘋果裝置生態系,等同於打開第三方平台高價授權模式的「第一扇門」。
更關鍵的是,Gemini 的應用範圍正在快速擴張。根據最新消息,Google 將把 Gemini 整合進 Google Maps,提供 EV 充電站搜尋、路線推薦、地標辨識與 Lens 互動等功能,並將推向 Android Auto 與 iOS 裝置。這些應用證明了 Gemini 不僅是單一語言模型,更是具備實際嵌入式應用能力的「平台型 AI 核心」,其可拓展性與靈活性有望支撐 Google 下一波營收成長。
市場對此合作反應積極,Alphabet 股價在消息公布當日收漲 2.4%,反映出投資人對其 AI 商業化潛力的信心強化。一旦蘋果合作模式成功複製至其他終端廠商(如車用系統、企業平台等),Google 將不再依賴廣告與搜尋為主要收入來源,長期結構性成長將更具可預測性。
蘋果具轉機題材,Google具結構性受惠,AI 合作催化雙方估值重評
從投資角度來看,這筆交易對雙方股東都是重要訊號。對蘋果而言,市場長期質疑其在 AI 上的戰略空白,這次合作終於補上敘事缺口。分析師 Dan Ives 指出,Google 的 Gemini 合作將成為蘋果股價突破 400 美元的潛在催化劑。高盛亦呼應此觀點,認為若蘋果轉向平台與 AI 收費模式,其估值邏輯將從硬體循環轉為 SaaS 平台型。
而對 Google 而言,這筆授權金雖不如搜尋廣告的毛利高,但象徵其 AI 技術開始具備「獨立變現」能力,是 Gemini 商業路線的關鍵起點。隨著 AI 模型資源日益集中於極少數超級平台,Google 若能持續透過 Gemini 擴張終端市佔,將在 AI 生態中取得與微軟—OpenAI 同等話語權。
總體而言,這是一場雙方以互補方式各取所需的合作。蘋果獲得時間與技術緩衝,Google 則取得市場與變現路徑。對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性事件(signal event),預示生成式 AI 商業化正進入平台授權階段,而不再僅侷限於聊天機器人或開發者 API 模型。
台股相關供應鏈或概念股
- 台達電(2308):為 Google 資料中心的電源與散熱模組主要供應商,涵蓋 AI TPU 伺服器、機架式電源、液冷解決方案,為 Google AI 基礎建設最核心的電力夥伴之一。
智邦(2345):參與 Google 資料中心 OCP(Open Compute Project)專案,供應白牌交換器與高速資料中心Switch,是Google AI運算內部通訊架構的重要夥伴。
廣達(2382):為 Google Cloud 與邊緣伺服器 ODM 合作夥伴,負責 Gemini 訓練伺服器與部分 AI 推論設備的代工生產,是Google雲端擴張的直接受惠者。
- 大立光(3008):供應 Pixel 高階智慧型手機的主鏡頭模組,隨 Google 加重 Pixel 與 Android AI 手機推進,大立光成為其影像 AI 應用的重要供應商。
- 欣興(3037):提供 Google 自研 Trillium TPU、GPU 與 AI 加速卡所需 ABF 載板,是生成式 AI 訓練與推論晶片封裝關鍵供應商,隨資本支出提升而受惠。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