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幣化實體資產逐漸普及,但風險投資的代幣化卻因流動性問題難以推進。超月創辦人指出,這一夢想背後的數學計算相當複雜。
隨著代幣化實體資產在主要平臺上獲得關注,像是Robinhood和Kraken已經上市了代幣產品,而Coinbase也準備推出類似服務,顯示區塊鏈擁有權開始進入金融主流。然而,儘管代幣化股票和債券逐漸受到歡迎,風險投資的代幣化卻證明難以複製。在接受Supermoon的Elena Obukhova與TheStreet Roundtable的Jackson Hinkle專訪時,他們探討了風險投資基金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設想一下,零售投資者能夠部分持有曾經僅限於機構和內部人士的精英風險投資組合。代幣化風險投資基金可能會使投資變得民主化,提供流動性和可及性,打破過去封閉的市場。不過,Obukhova強調,實現這一願景的數學計算比看起來更為複雜。
“我們其實對風險投資基金的代幣化進行過財務建模,”Obukhova解釋道,“挑戰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流動性。”與可以每日交易的代幣公司不同,風險基金通常運作在長期時間範圍內,其價值取決於可能多年後才會出現流動事件的投資組合。將這些基金轉化為可交易的形式可能會引發波動,影響投資者和創始人的信心。
Obukhova警告,如果代幣化的風險投資單位被自由交易,效能指標和中期估值可能會給仍在發展中的初創企業帶來壓力。她指出,如今許多獨角獸企業在成功之前都曾接近崩潰,實時公開這些資料可能會削弱信心、擾亂融資輪次並扭曲價格發現。
儘管代幣化風險金融的願景並非不可能,但需要新的模型。一些公司已經在探索有限形式的代幣化,以保持隱私並限制交易視窗。另一些則在研究反映早期階段投資流動性特徵的估值框架。正如Obukhova所言,大多數初創公司的流動事件每一到兩年發生一次,這樣的頻率遠不足以支撐穩定且準確的代幣定價,因此市場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負責任地表示和交易這些資產。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