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Shutterstock
雷朋母公司股價飆升,AI眼鏡點燃奢侈品牌新故事
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第三季交出亮眼成績單,營收年增11.7%至69億歐元,創下史上最佳紀錄。這背後最關鍵的推手,不是傳統鏡片銷售,而是與Meta(META)共同推出的AI智慧眼鏡。
公司財報指出,這項新產品貢獻超過4個百分點的營收成長,成為整體業績的主力動能。消息一出,股價立刻飆漲近14%,創歷史新高,市值暴增200億美元,讓這家原本被視為「時尚精品」的公司,搖身變成科技市場的新寵。這也是市場第一次明確看到:「AI穿戴」不再只是未來概念,而是真正能反映在營收與股價上的現實。
Meta用設計打開市場,讓AI變成日常的一部分
Meta最新款的Ray-Ban Meta智慧眼鏡,售價從379美元到799美元不等,外觀看似普通太陽眼鏡,卻內建攝影鏡頭、AI語音助理、即時翻譯與影像識別功能。用戶可以直接用語音問問題、拍攝影片、甚至查看導航資訊,不需再掏出手機。這是AI脫離手機及電腦螢幕,近在「眼前」的重要一步,也讓使用AI變得更自然、更生活化。
Meta執行長祖克柏在9月的Meta Connect發表會上親自示範,AI眼鏡能即時解釋看到的物體、協助溝通、甚至自動生成短影片,整合Instagram與WhatsApp生態系。簡單來說,這不只是「眼鏡」,而是Meta打造的下一個AI入口。對使用者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互動體驗;對投資人來說,這是AI商業化的下一階段。
從潮流玩具到主流科技,AI穿戴進入成長臨界點
這波熱潮的關鍵在於「實用性」。過去的智慧眼鏡,如Google Glass或微軟HoloLens,都因笨重或功能單一而失敗。但這次不同:Meta結合了Ray-Ban的時尚外型與AI的強大功能,解決了過去「科技太宅」的痛點。
Barclays分析師更大膽預測,智慧眼鏡將是「自智慧手機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產品」,預計到2035年全球可售出6,000萬副。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將是穿戴式AI的「黃金成長期」,像是相機模組、顯示晶片、語音晶片、感測器與AI模型都會迎來長期需求循環。雷朋母公司甚至提前擴充產能,目標每年出貨1,000萬台,顯示需求遠超預期。
AI不只在雲端,未來將戴在每個人臉上
Meta的智慧眼鏡成功,象徵AI從「雲端工具」走向「生活夥伴」的轉折。它不只是科技產品,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延伸,讓AI真正進入人與世界的互動中。
對投資人來說,這不僅是Meta或雷朋的勝利,而是一個全新的硬體時代。當AI能在你看見的同時理解世界、提供資訊、協助決策,那麼AI穿戴裝置的價值,遠不止時尚或科技,而是「新的人機入口」。這正是值得提前佈局的下一個十年級題材。
產業鏈全面受惠,台廠有望接棒AI硬體新題材
AI智慧眼鏡的崛起,不只是Meta與EssilorLuxottica的故事,也是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從鏡頭、顯示、晶片到組裝,整條鏈條都可能受益。
台灣的玉晶光與大立光是全球高階鏡頭供應商,有機會搶下光學模組訂單;友達與錼創在微型顯示與Micro OLED領域布局多年;廣達與鴻海則有機會成為組裝合作夥伴。
另一方面,AI運算晶片的需求也將持續提升,從輕量化的邊緣AI晶片(Edge AI SoC)到先進封裝(如台積電的CoWoS技術),都將成為新的成長動能。對投資人而言,這條供應鏈正逐漸成為「AI第二波硬體循環」的核心。

【美股焦點】雷神 RTX 25Q3 財報前瞻,防務與民航雙線齊飛
【美股焦點】洛克希德馬丁25Q3財報前瞻,F35能否帶領公司重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