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華爾街投行迎來第三季財報週,最熱門的詞彙莫過於「pipeline」。這個詞在投資銀行界指的是準備推向市場的交易積壓量。從高盛(Goldman Sachs)這樣的併購巨頭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這類股票承銷巨擘,大家都在強調他們的交易管道終於開始重新流動。五大美國銀行共同報告顯示,顧問、股票及債務承銷業務普遍改善,這是數年來首次三者交易活動同時增強。
併購活動回暖,財務總監樂觀展望
摩根大通(JPMorgan)的財務長Jeremy Barnum在週二對投資人表示,「我們的管道依然強勁。」他指出,這個夏天是近年來最忙碌的季節之一,並預期這將延續至併購融資中。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財務長Alastair Borthwick則表示,交易流量本季增長超過兩位數,「因此我們對管道感到樂觀」。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執行長Ted Pick也表達了樂觀態度,雖然承認未來仍難以預測,但他提到「現在的環境對併購來說不錯」。
高盛與花旗領軍,併購業務表現亮眼
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本季創下「第三高季度淨收入」。執行長David Solomon在週二提到,該公司今年迄今已參與超過1兆美元的併購交易。花旗(Citigroup)的執行長Jane Fraser則表示,投資銀行部門的收入較前一季增長17%,較前一年同期增長23%,達11.5億美元。
股市融資活動回升,IPO積壓至2026年
股票資本市場也重新活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報告顯示,股票承銷收入較去年增長80%,受到「勞動節後創紀錄的發行活動」推動。花旗(Citi)表示,股票承銷增長35%,美國銀行(BofA)的股票承銷費用達3.62億美元,增長34%。然而,持續的美國政府關門可能延遲新上市,進而威脅市場回暖。
債務融資同步增長,銀行預期年終獎金豐厚
債務發行也呈現相同趨勢。花旗(Citi)的企業貸款收入增長39%,債務承銷費用增長19%。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債務承銷費用增長42%,達11億美元。Johnson Associates的Chris Connors告訴Business Insider,這些結果預示著銀行家們今年的獎金將豐厚。他指出,「顧問激勵措施也會上升,積壓量強勁,我認為今年剩下的時間在併購方面會有相當正面的結果」。
銀行客戶對長期展望更有信心,預期第四季交易將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