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OpenAI攜手博通打造10GW自研AI晶片

莫紹晉 Josh

莫紹晉 Josh

  • 2025-10-14 12:00
  • 更新:2025-10-14 12:00

【美股焦點】OpenAI攜手博通打造10GW自研AI晶片OpenAI 正式宣布與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 AVGO)展開多年期戰略合作,聯手打造 10GW 等級的 AI 加速器與網路架構,預計從 2026 年下半年起部署,至 2029 年完成規模化上線。這不只是一次晶片代工合作,更是 OpenAI 邁向「掌控算力主權」的重大一步。

本文你將看到:

  • OpenAI × 博通合作案的關鍵內容與時間表

  • 為何現在是 OpenAI 自研加速器的最佳時點

  • 博通如何在 AI ASIC 與網路布局中成最大贏家

  • 對 Nvidia、台積電與台灣供應鏈的潛在影響

  • 投資人該如何理解這項合作的長線風險與機會


從乙太網骨幹到自研加速器:OpenAI與博通合作的全貌

OpenAI 與博通簽署多年期合作協議,共同部署 10GW 規模的 AI 加速器叢集。這批硬體將由 OpenAI 主導設計,博通負責協同開發與落地部署,首批預計於 2026 年下半年上線,並在 2029 年前完成全數部署。

技術路線上,此次合作明確採用博通擅長的 高階乙太網(Ethernet)解決方案,作為 AI 叢集內部的橫向與縱向連結骨幹,形成對 Nvidia InfiniBand 的替代路徑

這不僅是單純委託晶片設計或製造,而是涵蓋從晶片架構、資料中心網路、系統整合到部署週期的深度合作。


為何此時自研?OpenAI 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OpenAI 此時啟動自研加速器與網路系統,背後有三大動機:

  1. 擺脫算力依賴,掌握硬體節奏
    當前 OpenAI 高度依賴 Nvidia 生態系,但自研晶片能讓其將模型研發洞見「寫進硬體」,進一步最佳化功耗、效能與成本。

  2. 建立成本可控的算力長約
    與博通合作簽下 10GW 長約,等同於提前鎖定大規模算力資源,在成本與供給上取得高度可預期性,有利於 ChatGPT、Sora 等應用的長線運營。

  3. 跟上產業自研潮流
    Google 有 TPU、Amazon 有 Trainium,Microsoft 與 Meta 也都走上客製化晶片之路,OpenAI 若要在硬體控制權上不落人後,現在就是起步點。

這次合作,正是 OpenAI 在 AI 硬體上「擁有更多話語權」的開始。


博通的王牌:客製 ASIC × 資料中心乙太網

這場合作的另一位主角——博通(AVGO),靠什麼贏得這筆訂單?

答案在於兩個關鍵領域:

  1. 客製化 AI ASIC 設計經驗
    博通近年已為 Google Cloud 打造 TPU ASIC,具備大型 AI 加速器 SoC 設計與量產的成熟能力,是目前 Nvidia 之外少數有 AI 晶片交付經驗的非雲端公司

  2. 乙太網與交換晶片的全球霸主
    博通在高階乙太網(Ethernet switching)、網路交換晶片市場市占超過 70%,是資料中心網通領域的絕對龍頭。這讓它成為建構大規模 AI 叢集網路架構的首選合作夥伴。

這是一次「晶片 + 網路 + 系統」三位一體的合作,遠非傳統代工層級可比。


對產業與市場的啟示:算力生態走向分散化

對 Nvidia:

雖然短期仍掌握市場主導地位(CUDA 生態、開發者基礎難以撼動),但這次合作象徵 AI 加速器供應鏈開始去中心化,OpenAI 已成為第一個「明確公開替代路線」的領頭羊。

對博通:

成為AI晶片定製與網通架構的關鍵贏家之一。公告當日博通股價跳升,反映市場看好其進軍 AI ASIC 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市場的成長潛力。

對 OpenAI:

這是一次 算力自主化戰略的大步,未來若能實現模型與硬體的深度協同,將有望實現更高效的訓練效能與營運成本控制。

對台灣供應鏈:

雖未公告具體代工與封裝廠名單,但若按慣性推測採用 台積電先進製程 + CoWoS/液冷封裝,台灣有望在先進封裝、光通訊、機電與資料中心供應鏈中受惠。


看法與風險:這是一場長線的供應鏈重構賽

📈 看法:

  • 策略合理、時機精準:在 AI 應用成長初期建立第二套算力供應鏈,是減少單點風險的關鍵布局。

  • 不搶 Nvidia,分散依賴:這不是取代 Nvidia,而是為了確保未來能同時運用自研與第三方晶片,提升供應韌性與成本彈性

  • 博通成長曲線轉折點:從網通本業跨足 AI 晶片,將帶動估值與成長想像空間雙重擴張。

⚠️ 關鍵風險:

  • 技術落地不易:從 RTL 設計、EDA驗證到量產,每一步都需高度協同,部署時程高度依賴供應鏈配合度與技術成熟度

  • 資本密集程度高:10GW 計畫背後投資規模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對 OpenAI 與其主要贊助商(如 Microsoft)都是不小的資金壓力。

  • 軟體生態整合挑戰:若無法順利支援現有 AI 框架與工具鏈,可能影響使用者遷移與效能發揮。


📌 台股延伸觀察|這些公司也可能受惠或被牽動

供應鏈推演尚未證實,但以下台股企業將是值得追蹤的潛在受益者:

👉 建議觀察:2026 年起是否出現設備與材料大單出貨、相關法說會是否提及「OpenAI」、「博通」、「新AI專案」等關鍵詞。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ASML財報前瞻:接單數據與中國變數成焦點

【美股盤勢】關稅風暴突襲!美股嚇跌!(2025.10.13)

【美股本週焦點】美中稀土角力、財報週登場、通膨零售數據來襲

【關鍵趨勢】AI、政策與高齡化驅動醫療保健產業加速成長!醫療保險巨頭買點浮現?

【美股焦點】OpenAI攜手博通打造10GW自研AI晶片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莫紹晉 Josh

莫紹晉 Josh

自律=自由

自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