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報告揭露中國一年豪擲380億美元購置先進半導體工具,並加快AI晶片自主力道,引爆美中新一波技術戰爭焦點。
美中半導體戰火再度升高。根據美國國會「對華特別委員會」最新調查報告,過去一年中國半導體廠從全球頂尖設備供應商手中購得高達380億美元先進製造工具,佔全體供應商合計銷售額的39%,創下66%成長率。此次調查涵蓋Applied Materials(AMAT)、Lam Research(LRCX)、KLA(KLAC)、ASML(ASML)、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等五大業者,雖經多國祭出出口管制,仍因法規不一致,美日荷非美系廠商照常對中國出貨,讓中國晶片產業得以快速升級。
報告強調,這些設備出口直接促成中國晶片製造技術躍進,使華為(Huawei)與中芯國際(SMIC)等廠商陸續突破技術瓶頸。如此進展不僅攸關全球科技競賽,更涉及人權與民主價值。美國議員呼籲進一步強化管制,遏止技術流向中國,防堵可能威脅美國在人工智慧(AI)與高階半導體領域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加速封殺Nvidia(NVDA)等AI高端晶片對中國出口後,華為正計劃在2026年倍增自家AI晶片「910C」生產力,搶搭中國自主AI硬體浪潮。阿里巴巴(Alibaba)與DeepSeek等中國領頭企業亟需這類先進晶片,以推展AI驅動的應用和服務。顯見美中科技競爭從設備到運算核心皆全面升級,直接衝擊全球科技供應鏈與市場格局。
同時,出口管制未必能百分百封堵中國進口途徑,本次國會報告並未著重於可能存在的違法行為,而更凸顯現行規範漏洞。日本、荷蘭等國家部分廠商持續向中國銷售先進工具,讓中國設廠速度保持領先,也形成西方陣營政策推進的緊迫挑戰。
市場專家分析,美中半導體對抗舉世矚目,恐促使各國重新檢討出口戰略與合作協議。一旦晶片「武器化」趨勢明確,各大廠商(如NVDA、AMAT等)未來營運勢必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全球AI應用部署進度也將隨地緣政治角力而起伏。隨著中國政府加碼挹注高科技產業,未來數年美中在AI與半導體領域的爭霸勢將更加劇烈。
展望後市,美國國會是否會祭出更嚴格的出口禁令,並與盟友國進行法規整合,成為全球半導體業的關鍵變數。此波競爭不僅關乎產業競爭力,更影響技術安全、人權保障及西方自由陣營對中國技術發展的長遠策略。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