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指標,這個衡量股市總市值與美國GDP比率的指標,本周首次突破200%。自2021年以來,這是該指標第二次達到如此高的水準。回顧2000年網路泡沫高峰時,該指標也僅達到150%。這樣的高水平可能意味著股票價格相較於經濟基本面過熱,因為投資人預期未來幾年會有可觀的盈餘增長,而這些增長可能不會實現。巴菲特,這位傳奇投資人及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執行長,曾告訴財富雜誌,這個指標「可能是衡量估值的最佳單一指標」。他也表示「當它超過100%,尤其是達到200%時,意味著風險極高」。
AI熱潮推動市場至新高
這項指標的歷史新高顯示出市場對人工智慧(AI)的無限看好,近年來市場因AI驅動的生產力提升而達到驚人的高度。投資人普遍忽視了對整體經濟的擔憂,並寄希望於AI帶來的生產力革命,類似於工業革命或網際網路的誕生。
其他估值指標也顯示市場過熱
巴菲特的估值指標與其他指標一樣,強調了市場的過熱現象。例如,席勒CAPE比率目前處於歷史第三高的水平,僅次於2021年和1999年。美國銀行追蹤的20項估值指標中,有19項,包括市價淨值比和預期市盈率,皆處於歷史高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週表示,市場估值「相當高」。
知名投資人對市場泡沫的關注
其他知名投資人也注意到了市場的浮華。在周三的CNBC節目中,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創辦人Leon Cooperman引用了巴菲特在1999年給財富雜誌的一段話:「一旦牛市展開,當每個人不論使用何種投資系統都賺錢時,更多人會被吸引進場,他們不再關心利率和利潤,而只是因為覺得不應該錯過股票投資機會」。Cooperman補充道:「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