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論先行:BlackRock(貝萊德投資管理)(BLK)獲美國銀行轉趨樂觀,預期第三季資金淨流入將「顯著成長」,並將目標價上調至1,396美元。隨另類資產與基礎設施布局加速、零售與機構雙線擴張,短中期基本面催化題材增強,股價評價面仍具上行空間。
多元引擎穩固龍頭,費用收入結構具韌性
貝萊德是全球資產管理龍頭,產品涵蓋被動與主動股票、固定收益、貨幣市場基金、另類資產以及解決方案諮詢與科技平台(如Aladdin)。公司主要透過管理費與指數基金規模費用取得穩定經常性收入,另輔以績效費與科技授權收入,營運具穿越市場周期的韌性。iShares ETF生態系強勢、機構解決方案整合能力突出、另類資產版圖持續擴張,為其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雖然公司在7月15日公布的季度財報中,營收未達市場預期,且長期資金淨流入連兩季低於預期,一度壓抑股價評價,但現金流穩健、費用率管理嚴謹,長線營運體質未變。美國銀行指出,第三季在固定收益與股票類策略的帶動下,貝萊德的資金淨流入可望大幅回升,對營收與獲利動能形成即時支撐。整體而言,公司仍以規模、產品線完整度與科技能力領先同業,屬產業內的結構性贏家。
利多消息匯聚,零售合作與另類資產雙擴張
公司面向零售與另類資產的雙軸擴張,同步出現可觀催化。SoFi Technologies(SoFi科技)(SOFI)宣布為入門客群開放免收費的選擇權Level 1交易,並於同日重啟與貝萊德合作的智能投顧(robo-advisor),新組合納入另類資產配置。這代表貝萊德的投資解決方案與品牌,將透過新興數位券商平台觸達更廣泛的年輕零售族群,長線有助於強化在美國零售資產管理市場的滲透率。此外,SoFi同步上架多家另類資產管理人的基金,凸顯市場對私募信貸、不動產與Pre-IPO資產的需求熱度升溫,間接利於貝萊德以平台與產品組合承接資金。另一方面,金融時報報導,貝萊德去年收購的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正評估以約380億美元收購公共事業公司AES的交易可能性;若成局,將強化公司在基建與能源資產的話語權,並可望受惠AI資料中心帶動的用電需求大循環。需留意該收購尚未塵埃落定,規模大、監管審視嚴格,時間線與條件仍存變數。
另類資產崛起與固定收益回暖,產業順風增強
全球資產管理產業正處於兩大趨勢交會點。其一,另類資產(私募信貸、基建、不動產、能源轉型資產)憑藉較高潛在收益與與公募市場低相關性,持續吸引高淨值與機構資金,長期管理費率亦優於傳統公募基金,有利提升資產管理人整體利潤率。貝萊德近年透過併購與內生成長加碼私募與基建,策略上具先發優勢。其二,若美國利率見頂且預期轉向溫和下行,固定收益資產的價格表現與配置吸引力有望提升,帶動主動債券與ETF產品的淨流入,為管理費收入提供第二動能。美國銀行之所以看多貝萊德,正是基於上述雙輪驅動:公募(股票、債券)與另類資產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同時具備結構性資金吸納力。當然,總經不確定性、通膨韌性與監管環境仍可能影響資產價格與投資人情緒,短期波動在所難免,但產業中長期趨勢仍偏多。
股價轉強訊號明確,評價仍有上修空間
週四盤後,貝萊德股價收在1,141.61美元,上漲1.66%;自7月中財報前一日以來,累計上漲逾4.5%。美國銀行重申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自1,224美元上調至1,396美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具逾兩成潛在上行空間。股價技術面上,1,100美元附近轉為區間支撐,1,200美元整數關卡為短線測試壓力;若後續公布的第三季資金淨流入數據確認回升,評價上修與資金面共振,有望推動股價挑戰更高區間。反之,若淨流入改善不如預期,或另類資產大型交易進度不順,短線可能引發評價回撤。此外,市場波動度上升時,ETF與主動資金出入將放大淨流入數據的季節性與短期性,投資人需以風險承擔能力調整部位。
投資重點與風險提示:利多偏多但需數據驗證
- 核心多頭論點:美銀預估第三季淨流入顯著成長、另類資產與基建佈局深化、零售合作拓寬分銷渠道、固定收益可能迎來再配置潮,皆利於管理費收入與估值提升。
- 主要風險:總經放緩超預期導致資產價格下修、利率路徑與通膨變數干擾投資人情緒、另類資產大型併購存在監管與執行風險、第三季實際淨流入不及市場預期。
整體評估,貝萊德以規模與產品廣度維持產業定價權,另類資產與基建進一步鞏固長期成長曲線。隨基本面訊號轉佳、賣方上調目標價護航,風險報酬結構向上傾斜。對中長線資產配置者而言,逢拉回分批布局仍具策略性;對短線交易者,建議留意1,100至1,200美元的區間攻防與後續淨流入數據的實際驗證。另需強調,選擇權與另類資產皆具風險與複雜度,投資前宜充分理解產品屬性與自身風險承受度。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