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川普新一輪關稅鎖定藥品、重型卡車與進口家具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將自 10 月起對進口藥品、重型卡車以及家具產品課徵高額關稅,稅率最高可達 100%。根據白宮說法,此舉的核心目的在於迫使跨國藥廠與製造商將更多產能轉移至美國境內,以確保供應安全並創造就業機會。川普同時強調,若企業已經承諾在美國設廠或投資,則有機會獲得豁免。
消息公布後,市場隨即出現波動。部分跨國藥廠因在美國境外生產比重高,投資人擔心其未來獲利將遭受關稅侵蝕,相關製藥股一度承壓。重型卡車製造商如帕卡(PCAR)與賓士集團的戴姆勒卡車也被點名可能受影響,因美國進口需求龐大,若關稅落實將推升車輛與物流成本。此外,家具產業因長期仰賴越南、墨西哥及中國供應鏈,分析認為最終衝擊可能會直接反映在美國零售商與消費者身上。
從市場解讀來看,這波新關稅政策被視為川普政府進一步推動經濟民族主義的象徵。不同於以往僅針對戰略性產業如晶片或鋼鋁,這次鎖定的範圍涵蓋民生用品與醫療產業,意味著政策可能觸及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投行分析師警告,若談判無法緩和衝突,這些產業的盈利模式與供應鏈結構都將被迫調整,進一步加大市場不確定性。
藥品關稅可能推升醫療成本並打擊跨國藥廠
在三大產業中,藥品被視為最敏感的領域。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資料,美國每年藥品進口規模約佔全市場的三到四成,主要來源包括歐洲與印度。此次關稅若正式實施,將直接推高進口藥成本。由於許多癌症用藥、專利藥仍高度依賴進口,若價格上升,保險公司與患者勢必承受額外支出壓力,甚至可能造成部分藥品在短期內出現供應緊張。
跨國藥廠方面,受到關注的包括輝瑞(PFE)、諾華製藥(NVS)與羅氏等大型製藥商。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營收比重普遍超過 30%,若關稅疊加在高毛利藥品上,將使得其定價策略與利潤空間受壓縮。報導指出,短期市場反應雖然有限,但若政策落實,企業將不得不加快評估在美設廠或擴充現有產能的可能性,否則將失去價格競爭力。這也可能改變跨國藥廠的全球研發與供應鏈佈局。
另一方面,政策效果在短期內可能與政府原先的目標相背。藥品關稅將推高終端售價,使美國醫療體系成本進一步攀升。這不僅會引發保險業者與醫院的財務壓力,也可能加大政策在國會與社會層面的爭議。長遠而言,若跨國藥廠確實加速在美投資,才能逐步化解進口依賴,但這需要多年時間才能顯現成效。
重型卡車與進口家具產業鏈同樣承壓
除了藥品之外,重型卡車也是這波關稅政策的重點對象。美國長期依賴歐洲與亞洲進口卡車與零組件,受影響的公司包括帕卡(PCAR)、戴姆勒卡車與 Volvo 等。若關稅上路,整車與零件進口成本將明顯上升,勢必轉嫁到運輸業者與物流公司身上,最終提高貨運價格。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物流成本若上升 5% 至 7%,將侵蝕零售、食品與電子商務企業的獲利能力,使得關稅影響可能超出單一產業範疇。
家具產業則面臨更直接的衝擊。美國進口家具高度依賴亞洲與拉丁美洲供應鏈,越南、墨西哥與中國是前三大來源國。Wayfair(W)、威廉斯所羅莫(WSM)以及大型家居零售商如家得寶(HD)和勞氏(LOW)都可能首當其衝。分析師指出,家具毛利本就不高,若再增加 20% 至 30% 的進口成本,零售商要嘛自行吸收犧牲獲利,要嘛將價格轉嫁消費者,最終可能抑制需求。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這兩大產業都可能被迫重新考慮北美製造或區域內投資。雖然部分企業或能受惠於產能回流的政策誘因,但大多數公司在短期內難以快速調整產能分布。因此短期效果將是成本上升導致獲利下滑,而中長期是否能形成正面效應,仍取決於投資落地速度與消費需求能否支撐更高價格。
短期市場震盪,中長期仍視談判與投資落地進度
綜觀這輪關稅政策,藥品、重型卡車與家具三大領域都可能受到實質衝擊。藥品部分,進口依賴度高,若稅率落實,將推升醫療體系成本並打擊跨國藥廠的獲利模式;重型卡車則牽動物流與運輸成本,影響更廣泛的零售與電商產業;家具產業則因毛利偏低,零售商與消費者恐成為主要承擔者。短期市場已經反映政策風險,相關個股波動加劇。
投資人面對這類政策驅動的事件宜保持謹慎。高風險偏好者可關注在美國已有完整生產基地的藥廠或車廠,因具備相對競爭優勢,可能成為資金迴流的受益者;而保守型投資人則應暫時迴避受關稅衝擊最大的產業與公司,等待政策細節與國際談判方向更加明朗,再考慮進場布局。
【美股焦點】Robinhood 股價狂飆 440%,零佣金券商變身「超級金融 App」?
【美股焦點】好市多第四季會費收入與海外市場表現亮眼!北美市場衰退為潛在隱憂?
【美股焦點】特斯拉歐洲市佔流失加劇,比亞迪逆勢擴張成最大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