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推升全球貿易價值,卻引發地緣競爭加劇,中國下令禁採購Nvidia晶片,美科技公司策略大不同。
在全球科技發展快速演變之際,人工智慧(AI)正成為推動世界貿易增長的關鍵動力。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年度報告,AI預計可在2040年前讓全球商品與服務出口成長近40%,帶來顯著的成本下降與生產力提升。WTO秘書長Ngozi Okonjo-Iweala明確指出,AI除了推升貿易外,還可能重塑產業版圖與競爭型態,對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然而,這股AI浪潮同時加劇美中科技與貿易爭奪戰。美國政府近期持續施壓,限制中國取得高階美製AI晶片。最新消息指出,中國網路監管單位已下令本地大型科技企業全面停止購買Nvidia(NVDA)的RTX Pro 6000D晶片,並撤消既有訂單─此舉被外界視為中國加速自主研發、降低對美方供應鏈依賴的重要信號。繼美國先前暫停H20晶片對中供貨後,中方再度反擊,顯示雙方AI技術與市場主導權的爭奪加劇。
以Nvidia為例,一年內來自中國市場營收佔比約13%,看似穩固,卻因政策驟變而遭受重大衝擊。美國商務部過去多次微調對華晶片出口政策,針對新晶片設計與出口仍抱持部分開放態度,凸顯美方希望維繫科技依賴下的戰略優勢。然而,中國近期不僅強硬指控Nvidia五年前併購案涉嫌壟斷,更正式對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美企展開售價調查,擴大反制力度。
這種侷勢對國際大型科技公司產生分歧影響。像Microsoft(MSFT)等美系科技公司,積極布局雲端與AI軟體服務,尋求分散市場與技術風險;而Nvidia則面臨中國市場萎縮的實質危機,被迫加快新一代AI晶片產品研發並尋找替代銷售途徑。
數據顯示,全球AI相關貿易管制明顯升高,僅2023年即有將近500條限制,遠高於2012年的130條。WTO強調,若各國無法同步解決數位落差,低收入國家可能難以跟上AI技術浪潮,企業競爭與產業分化將加劇。
展望未來,AI將持續改寫全球商業,促成新一波產業升級與貿易創新。但在地緣政治與技術封鎖陰影下,各國公司如何平衡「技術自主」與「全球合作」,將是最關鍵的挑戰。美中競爭勢必影響台灣供應鏈乃至全球科技生態,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政策走向、主要科技巨擘的研發調整與市場策略。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