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達(Nvidia)(NVDA)最新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 AI 晶片 RTX6000D,本週正式開賣,卻傳出「開局不利」的消息。多家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遲遲未下單,反而傾向繼續使用舊款的「水貨卡」,讓外界開始質疑:這張卡真的有人要嗎?
本篇我們帶你一次看懂:
市場為何冷對 RTX6000D?
傳聞中的水貨卡到底多強?
投資人該如何看待輝達的中國業務風險?
現在中國還買得到輝達禁售的卡?
是的,而且還賣得不錯。
儘管美國早已禁止像 RTX5090 這類高效能顯卡輸入中國,但根據路透報導,中國業者仍能透過「非正式通路」取得這些禁售卡,價格甚至只要 RTX6000D 的一半,性能還更強。
這也讓 RTX6000D 一上市就陷入尷尬局面:價格貴,效能又不如舊款卡,不買水貨才奇怪。
👀 想像你去買電腦,一台跑得比較慢卻更貴,另一台快又便宜,只是沒有官方保固,你會選哪台?企業也是一樣的選擇邏輯。
三大原因讓 RTX6000D 開局就遇冷
❶ 水貨卡性能更強、價格更低
根據市場消息,RTX6000D 要價約人民幣 5 萬元(約 7,000 美元),效能主要用於「AI 推論」任務。
但被禁售的 RTX5090 透過水貨市場仍可取得,價格不到3萬人民幣,而且效能更接近輝達原版的高階卡。
這讓很多企業私下評估後,寧可冒一點風險也不願意多花錢買閹割版。
❷ 大企業觀望 H20 和傳聞中的 B30A
目前中國科技巨頭像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並未積極下單 RTX6000D。不是不買卡,而是「還在等更好的」。
H20:先前被禁售、後來解禁的中階卡,目前仍卡在出貨與合規程序,未真正開賣。
B30A:市場傳聞中效能是 H20 的六倍,價格卻只貴一倍,若獲美方批准,有望成為中國市場的「真主力」。
這些公司不急著買 RTX6000D,是因為更好的選擇可能隨時登場。
❸ 中國政策態度搖擺,風險升高
除了市場考量,中國近期也開始加強對外企採購晶片的監督,像是:
要求騰訊、字節跳動等企業說明為何選擇採購 H20
開始調查輝達是否違反反壟斷法
鼓勵企業採用國產AI晶片
這樣的政治氛圍,讓企業更傾向觀望、降低採購風險,再加上水貨卡能用、便宜又熟悉,自然讓 RTX6000D 銷量不如預期。
法人原本預估很高,現在可能要修正了
摩根大通在8月曾預估輝達下半年會生產約 150 萬顆 RTX6000D,摩根士丹利更估到 200 萬顆。但以現在這個需求冷清的情況來看,這些數字可能高估了市場實際消化能力。
若未來財報出現庫存上升、出貨延後等跡象,勢必將影響市場對輝達中國業務的信心與估值模型。
投資觀察:未來三種走勢怎麼看?
▶️ 情境一|B30A獲批,市場熱度重啟
影響:中國大廠積極回補庫存
對營運:輝達中國營收重返成長
股價:有望重新挑戰歷史新高
▶️ 情境二|H20出貨但市場冷淡
影響:仍有卡可用,但效能與性價比不足
對營運:出貨穩定但成長有限
股價:維持高檔整理,觀察下一季法說
▶️ 情境三|政策持續施壓、企業轉向國產
影響:輝達中國市場萎縮
對營運:庫存壓力與營收下滑並存
股價:短線恐回測月線或季線支撐
💡 佈局方向:不同情境下,可以怎麼調整投資節奏?
如果未來B30A 晶片順利獲得美國批准,且中國市場開始大規模導入,這將是輝達在中國重新回溫的重要催化劑。屆時,拉回就是機會,建議可搭配觀察法人買盤動態,伺機切入,並以歷史高點作為中線目標區間。
但若是H20 晶片恢復出貨、但市場反應平平,表示輝達在中國的營收動能恢復有限,成長空間受限。在這種情境下,投資策略應以**「分批布局」為主,採保守進場節奏**,觀察下一季財報與接單狀況是否有回暖跡象,再視情況調整部位。
最需要警覺的,是若中國政策風險升高,出現企業大量轉向國產AI晶片、或進一步限制水貨與外企設備採購的情況。這時建議暫時觀望輝達在中國的佈局,並將資金轉向相對穩定、受地緣風險影響較小的標的,例如美國本土AI應用端公司如微軟(MSFT)、亞馬遜(AMZN)等。
📌 台股延伸觀察:這幾家公司可能受影響
技嘉(2376):RTX6000D相關伺服器設計供應商
華擎(3515):AI伺服器零組件出貨依賴中國市場
創意(3443):有AI晶片開發合作案
台積電(2330):若B30A通過,先進製程有望受益
緯創(3231):AI伺服器組裝代工比例高
👉 建議觀察: 台廠法說是否提及中國AI訂單變化、美系客戶需求趨勢
RTX6000D 開賣遇冷,不只是產品力問題,更是價格策略、市場氣氛與政策風險多重交織下的結果。短期內,中國市場恐怕不會是輝達的成長動能來源,反而可能成為變數。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中國突襲調查壟斷,輝達63億美元大單能擋風暴嗎?
【美股焦點】iPhone 17交期創新高,蘋果需求超乎預期?
【美股本週焦點】聯準會決策、Meta開發者大會、FedEx財報
【美股焦點】重磅數據回顧!信心下滑、農產品承壓、油井回升、倉位轉向
【美股研究報告】蘋果秋季新品登場,iPhone Air能否帶動換機潮?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