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鴻海(2317)成為外資法人買超的焦點之一,累計買超金額達到391.8億元,僅次於台積電。外資的持續買入推動了台股指數不斷創新高,顯示出鴻海在市場中的重要地位。這一波買盤主要受到美國聯準會可能降息的預期影響,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台股。
鴻海成為外資買超焦點
自9月2日以來,外資已連續八個交易日買超台股,累計金額達1,882億元。鴻海以391.8億元的買超金額位居第二,僅次於台積電的863.6億元。這一現象顯示外資對於鴻海在電子產業鏈中的地位持續看好,尤其是在AI概念股熱潮的推動下,鴻海的市場價值進一步被提升。
市場反應與股價表現
外資的積極買進不僅推動了鴻海的股價,也對其他電子股如聯發科、東元等產生了正面影響。這些股票的上漲進一步帶動了台股指數的走高,市場普遍預期隨著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台股將持續上行。法人機構也指出,AI產業的資本支出增加,將為相關個股帶來長期利好。
未來觀察與潛在風險
展望未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美中資本支出的變化以及聯準會的政策動向,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鴻海及其他電子股的市場表現。此外,市場對於台股上看26,000點的預期雖然樂觀,但投資者仍需警惕潛在的市場波動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