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選股,小心遭套牢!
林穎早期曾在投信工作,操作通常都是以基本面為主,可是當她進場時發現她都買在高點的位置,看到財報亮眼、新聞媒體、報章雜誌都是利多消息,散戶都是趕快進場,短時間內可能可以賺到 10%~20%,但一陣子後股價就會開始往下跌,直到林穎開始做技術面她才領悟到股價是多方力道跟
搜尋
「基本面」選股,小心遭套牢!
林穎早期曾在投信工作,操作通常都是以基本面為主,可是當她進場時發現她都買在高點的位置,看到財報亮眼、新聞媒體、報章雜誌都是利多消息,散戶都是趕快進場,短時間內可能可以賺到 10%~20%,但一陣子後股價就會開始往下跌,直到林穎開始做技術面她才領悟到股價是多方力道跟
2023 年度 ETF 績效排行榜:統一FANG+(00757)今年上漲 90%!
CMoney 理財寶新節目《ETF 錢滾錢》揭曉今年 ETF 績效排行榜,第一名是成分股僅 10 家公司的統一FANG+ 上漲了 90%,第二名是富邦NASDAQ正2(00670L)漲了 86.89%,第三名則
定期定額每月 2 千元,竟能累積億萬資產!
豬力安在小兒子出生那年,決定透過金雞計畫幫自己做好退休規劃,在設定計畫的目標 2019 年的時候,他和孩子約定將他們一萬多到兩萬塊的壓歲錢分 12 等份,每個月做定期定額投資,換算下來每天大概是 66 元,一個月約投資 2 千塊,如果以 10% 複利
高股息、市值型 ETF 該怎麼挑?買錯小心成韭菜!
ETF 是一種簡單的被動投資方式,目前光是全台就有八百萬股民都在買 ETF,除了拿來存創業金、退休金之外,連孩子的教育金都能輕鬆存!
近期最夯的高股息 ETF 00929 雖然有最高的報酬率,但相比市值型 ETF 0050 更穩定且較能
洪七公當沖從 10 萬到 1 億,全靠「1% 流」穩住損益!
洪七公 24 歲開證券戶,一開始他只做當沖或是短線,而且全靠直覺交易,第一年他的本金是 10 萬塊,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賺了 3 萬塊,報酬率 30% 可以說是很不錯的成績,原以為自己能一直順利賺下去,但天不從人願他在 25 歲時一年就
34 歲每年要存多少錢,才能在 55 歲退休?
走火入魔的規劃狂葉芷娟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規劃好自己幾歲要幹嘛、幾歲買房、幾歲結婚,包括每年要存下多少錢才能提早退休,都在她的計劃當中,葉芷娟是使用母子基金的投資方式存退休金,她強迫自己每年一定要鎖下 X 萬元,因為她利用財務計算機算過,如果用每年
孝親費該給多少?怎麼跟父母談錢?
該如何跟父母談「孝親費」是許多人出社會後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覺得談錢傷感情,但不談才真正傷感情,葉芷娟在專訪時說,父母親他們以前生長的年代使用的理財方法,在現在不一定適用,所以我們都必須向上管理,可以利用改變孝親費給予的方式,一步一步帶他們學習投資理財
20 歲開始定期定額,30 歲就能提早退休?
清流君認為投資有 3 件最重要的事,其中一件事是我們必須完全分散個股跟產業的風險,只留下市場風險,而指數化投資就是能幫助我們安然度過股災的方法,假設年化報酬是 7%,每月定期定額 3 萬元,這樣持續 15 年能累積 900 多萬的資產,那你也就離提
主動型基金、頂尖操盤手 80% 輸給大盤型 ETF?
清流君於專訪中提到他的投資方法是啟蒙於《共同基金的必勝法則》上下冊,本書提及大部分的主動基金經理人、頂尖操盤手的績效,其實有 8~9 成以上皆落後於市場,了解到一般散戶是很難戰勝市場報酬後,才開啟了他的指數化投資之路!
指數
富爸爸理財經,別怕談錢傷感情 讓1+1>2
兩性平權時代來臨,但多數家庭仍由爸爸肩負經濟重擔,不僅開源節流,還要投資理財來累積資產,完成多個理財目標。
令爸爸們傷腦筋的是,除了工作忙沒時間好好與妻子談家庭理財,部分爸爸因不熟悉市場脈動,容易看到股價上漲而追高買進,看到股價下跌時又
選擇分類: | (新增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