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BYD)積極深化歐洲及南韓市場,強化供應鏈並增設產能,儘管面臨本土市場壓力及價格競爭,其全球擴張攻勢不減,高層大手筆增持展現信心。
電動車產業再現激烈國際角力。中國龍頭車企比亞迪(BYD Auto)在今年慕尼黑IAA Mobility 2025展中宣布大幅擴張歐洲業務、強化銷售網絡並加速歐洲在地生產。根據最新產業數據,BYD於2025年前八月歐洲銷售量已達84,400輛,較去年同期成長三倍,展現驚人爆發力。 BYD積極推動海外發展,今年上半年海外銷量已翻倍至464,266輛,不過也正面臨歐美日益升高的市場保護主義壓力,其中歐盟針對中國製純電動汽車(BEV)課徵27%高額進口關稅。為降低關稅壓力,BYD除既有匈牙利Komárom廠生產電動巴士外,更於Szeged新建乘用車廠,預計2025年10月完工,並在土耳其啟動新廠建設,2026年投入歐洲市場,引發國際供應鏈再布局。
根據BYD執行副總裁Stella Li,BYD預計2026年底前歐洲銷售據點將倍增至2,000個。現已在歐洲販售13款乘用車,力拼2028年前所有歐洲銷型均實現本地生產,並與多家歐洲零組件業者洽談,建立完整區域供應鏈,「希望打造歐洲生產生態圈」。
南韓市場同樣電動車銷售狂增。據韓國汽車流通協會(KAMA)數據,2025年前八月南韓純電動車年增率高達48%,總銷量142,456輛,佔整體車市13%。上海產特斯拉(Tesla)新款Model Y今年光南韓就賣出28,000輛,BYD則在初入市場下也繳出2,000輛成績,反映中資車企海外影響力崛起。儘管成長迅猛,南韓距離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仍有長路,業界呼籲強化國內生產誘因以迎戰全球競爭。
然而,比亞迪本土壓力不減。高階主管近來共同斥資7,300萬美元增持公司股份,試圖穩定投資信心。該公司年初至今股價已自高點回檔逾20%,主因中國市場殘酷價格戰及產能過剩,迫使BYD下修全年銷量目標至4.6百萬輛,比原預期減少16%。第二季獲利腰斬三成,惟海外銷量逆勢揚升,海外占比已提升至23%。業界分析,比亞迪高層加碼有助緩解市場疑慮,但真正提振信心,還需主要東家跟進。
綜合觀察,全球電動車產業正加速進入新一輪國際競爭。比亞迪憑藉產能轉移、供應鏈佈局與高層信心布局,勢必推動全球電動車產業版圖再洗牌。不過,地域間保護主義、利潤壓縮及本土競爭,仍是未來發展關鍵挑戰,能否在海外市場穩定增長、成功打造地區生態圈,將決定其全球霸主地位能否持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