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創新高推動個人投資者尋找高效避險,專家質疑集中持股風險,建議以選擇權策略搭配多元化與稅負規劃,加速科技股長線配置再進化。
美股今年表現強勢,S&P 500指數自四月調整後迄今大漲30%,AI科技股如Nvidia(NVDA)、“防禦型”軟體新星Palantir,以及大型消費與零售類股帶動之下,整體市場信心大幅提升。不過在高科技股氣勢如虹的同時,許多個人投資者和公司高管,其投資組合出現極度集中情形,面臨波動加劇與稅賦規劃兩難,促使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加速創新。
近期市場上,選擇權衍生工具——尤其是「覆蓋型買權」(Covered Call)策略——獲得熱烈青睞。Aptus Capital Advisors等資產管理公司觀察,愈來愈多長期持有單一高科技股的個人與高管,開始透過客製化覆蓋型買權,逐步出脫部分持股、鎖定獲利,或搭配賣出認購買入賣權(Put),以保護獲利並同時獲取額外收入。根據Cerulli Associates數據,SMAs(分別管理帳戶)市場預計至2025年將增至3.15兆美元,反映高端客戶對這類分散曝險及稅負優化服務需求驟增。
市場資金流向也明顯轉向選擇權衍生品ETF,Morningstar統計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相關基金吸金逾4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多出22億,整體規模從2020年初的70億成長至現在的1,500億美元。專家指出,這類策略能協助投資者在不公開披露、且逐步賣出股票的同時,控管稅負,並減少集中持股易受單一事件影響的波動性。
實際上,專業投顧與資產管理公司正積極設計短期期限、客製化的覆蓋型買權,搭配稅務規劃工具,協助客戶(如持有Amazon、NVDA等熱門科技股)實現分批獲利並減輕賣股引發的重大稅負。例如,部分客戶選擇靠攏交易平價買權,若股價高過執行價便可用損失抵消部分獲利稅負;或採較保守部位,以期持續收取權利金與維持原始持股。
業界人士表示,ETFs和各類衍生性商品平台興起,讓個人及專業投資者更容易掌握多元選擇權策略,擺脫過往只能「死守大單一持股」的窘境。此外,以選擇權為主導的資產管理規模大幅增加,也推動BlackRock子公司SpiderRock Advisors併購定制化選擇權策略公司,信號顯示此領域才正進入成長初期。
管理專家認為,雖然投資者放棄部分「極端多頭行情」的潛在收益,但換取得自更加平滑波動性和進階稅賦規劃,未來更多家族辦公室與資深財務顧問將加速主推此類「選擇權+多元化+稅優」複合式方案。展望未來,市場集中化趨勢預計仍將持續,但如何兼顧獲利鎖定與多元化控管風險,將是高科技個人股東及機構首要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