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引領私募股權新篇章,專為超高淨值客戶設計的專屬計畫即將推出。該銀行旗下的美林(Merrill)和私人銀行(Private Bank)部門,將針對擁有5,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客戶,提供直接提取式的私募市場基金。首款產品預計下月推出。負責該集團另類投資的馬克·蘇特林(Mark Sutterlin)強調,專屬性及其外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華爾街巨頭重新定位,擴大私募市場布局
這一趨勢不僅限於美國銀行,華爾街的主要金融機構也在重新定位。高盛(Goldman Sachs, GS)最近承諾投入高達10億美元,與T. Rowe Price (TROW)合作,旨在將私募市場產品提供給零售投資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已經推出專注於共同投資和二級市場的基金,目標是中小型市場。
私募市場門檻降低,吸引新興富裕階層
整體來看,私募市場的進入門檻正在下降,從5,000萬美元降至500萬美元,金融機構越來越關注那些擁有100萬至500萬美元投資組合的新興富裕階層。為何選擇此時?因為機構投資人如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和主權基金正在退縮。較高的利率使得公開市場更具吸引力,減少了追求非流動性超額收益的需求。
尋找新資金來源,金融機構競爭激烈
這種情況使得阿波羅(Apollo, APO)、阿瑞斯(Ares, ARES)、黑石(Blackstone, BX)和KKR(KKR)等公司積極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下一個目標?小型百萬富翁。隨著競爭加劇,能夠為這一市場重新包裝專屬性,同時保持機構嚴謹性的公司,可能會脫穎而出。私募股權下一階段客戶的競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