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消費者面對服飾漲價依然買氣不退,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品牌透過明星合作與新行銷成功抵禦通膨壓力。
美國服飾業今年迎來震撼一役——不但新一波關稅、成本壓力讓衣服、牛仔褲與內衣價格普遍攀升,消費者卻絲毫不手軟,漲價策略反成品牌逆勢成長推手。採訪多位業界高層與分析師後發現,明星效應與創新行銷是決定消費者願意買單的關鍵。
過去一年,美國服裝品牌積極提升定價力道。PVH Corp.(PVH)旗下Calvin Klein今年因藝人Bad Bunny聯名推出男用貼身衣,定價一組高達49.5美元,仍帶動內衣銷售在第二季成長14%,第一季更達25%。此外,Calvin Klein牛仔褲在今年第二季也成長19%。Tommy Hilfiger則受惠於Brad Pitt主演F1電影聯名,成功挹注銷量。首席執行官Stefan Larsson強調,品牌與消費者連結的深化,是帶動售價上調後仍能維持增長的核心。
除了明星加持,社群行銷效應也進一步激發購買動力。Gap(GAP)雖沒有大規模明星代言,但新任執行長Richard Dickson領軍密集市場推廣,下半年以流行女團Katseye為主題行銷,成功締造七季連續銷售成長紀錄。Dickson揭露,單一活動累積流量達8億次點擊,甚至成為TikTok熱搜第一名。與此同時,Apple(AAPL)透過F1電影話題加持,為品牌間合作創造更高能見度。
不過,多位業界人士坦言,漲價帶來的正面衝擊極度依賴市場情緒與消費者心理。受通膨壓力、關稅成本上升的影響,美國消費者原本預期會收緊荷包,卻在實際消費數據中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韌性。根據PVH、AEO等品牌近期財報與消費行為觀察,消費者對價格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在乎,部分原因是整體經濟狀況優於統計表現,另一部分則是社群與流行熱潮塑造強烈的搶購心理,主導消費決策。
有分析師認為,除非未來美國進行大規模降息或經濟動盪,否則消費者在明星合作、社群行銷等多重推力下,仍有機會持續撐起美國零售與服飾市場。今年品牌強勢定價權力與美國消費文化演變,將成為全球市場觀察美國消費力的代表指標。業界預期,下半年若能再擴大明星聯名與話題行銷,服飾業者有望持續突破成長天花板,甚至逆勢帶動整體經濟表現。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