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房後變成「月光族」?!36 歲科技業技術員,咬牙買房後月繳房貸 2 萬 5,她想在 5 年內壓低房貸支出、規劃 65 歲月領 5 萬退休金,卻發現自己好像存不到錢?本集《錢來我家》(播出時間:2025 年 7 月 31 日),理財顧問林靖傑用 631 法則+72 法則,釐清原來買房=變相儲蓄、房貸=低風險定存,給小資族最務實的投資建議!
她每月繳房貸,卻發現存不到錢...
彩瑩今年 36 歲,是科技公司的技術員,目前工作已經趨於穩定,之前都是租屋,考量到交通時間、環境和距離,決定找一間價格能承受的房子,但在去年開始繳房貸後,卻發現自己好像存不太到錢,想要提前把房貸還完,理財顧問林靖傑認為,如果想要加速還房貸,相對的現在可以把錢拿去做其他運用的機會也會下降。
該加速還款,還是慢慢還最好?
如果想要加速還款,可以跟銀行聯絡,請他幫你快速試算,如果現在開始要把每個月房貸餘額降到 2 萬以下,現在要還多少本金回去,但她可能會要把股票賣掉,或是降低每月定期定額的金額,而林靖傑認為如果加速還款,投資部位資產成長的速度,正常來講是高於房貸利率的,所以以機會成本立場來講,他建議把錢優先擺在成長比較快的地方。
房貸慢慢還,創造更好的效益!
林靖傑會建議把房貸慢慢還,因為像現在有 30 年期房貸,甚至 40 年期,考量到的是通貨膨脹的問題,現在的 2 萬塊跟 10 年後的 2 萬塊,在價值上的差異,所以在未來相同金額的購買力會下降,可是房貸我們每個月還的金額是固定的,假設本利攤還每個月是 2 萬 5,因此在理論上,我們應該要拿 10 年後的 2 萬 5 來還房貸,提前還完的效益是相對低的。
631 法則檢視財務狀況
林靖傑用 631 法則分析彩瑩的支出情形,631 法則是將所有的花費分成 10 等份,生活開銷不要超過自己收入總收入的 60%,彩瑩目前生活費+貸款+撫養費,差不多就是 60%,所以她現在的支出還是在一個合理的情況,另外 30% 就是理財儲蓄的部分,每個月要至少提撥 30% 的收入存下來或做投資運用,最後 10% 就是所謂的風險管理保險費等等。
主動選股根本不適合所有人?
彩瑩目前是有本業在,在投資操作上,林靖傑建議她還是偏向被動性的投資為主,因為主動型投資不是適合多數人的,他的高中同學在大學教書,以前也是自己會去選股,結果有一天他就放棄了這件事,主動投資的時機點很重要,但他發現當他需要買跟賣的時候,常常在教室裡教書,所以以他的工作型態並不適合主動投資。
72 法則試算多久變有錢,請看影片👇🏻
(圖:shutterstock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