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基金 恐讓你少賺好幾百萬!清流君:25 年虧掉一次金融海嘯!

Money錢

Money錢

  • 2025-07-29 18:53
  • 更新:2025-07-30 19:02
高收益基金 恐讓你少賺好幾百萬!清流君:25 年虧掉一次金融海嘯!

主動式 ETF 和曾經紅極一時的共同基金其實非常類似嗎?看似靈活、配息高,其實內扣費用高達 2%,長期還可能輸給大盤!本集特別邀請清流君(播出時間:2025 年 7 月 24 日),他分享媽媽買基金的真實故事,帶你看清被動式大盤 ETF、主動式 ETF 與共同基金的差異。

 

投資共同基金,竟然少賺好幾百萬?!

清流君發現他媽媽在 2008 年時,買了很多高收益債、能源礦的基金都是大賠,如果這十幾年下來,把它擺在市值型的大盤 ETF,她可以多賺好幾百萬,當時他花了一段時間勸他媽媽賣掉,清流君後來承諾媽媽,如果 All in 0050 虧錢由他來賠,她才慢慢接受,分批賣掉銀行的共同基金,轉為投資大盤型 ETF。

 

ETF 跟共同基金有什麼差別?

我們熟知的 ETF 跟傳統的共同基金,最大的差別是共同基金它是屬於閉鎖型的,買賣、申購和贖回都要跟銀行,連淨值也要等他們結算,可是 ETF 就是股票,屬於開放式的,當天開盤就可以直接下單 All-in 或賣掉,因為我們做買賣是跟其他投資人,不像基金申購、買回比較麻煩一點。

 

主動式 ETF 就是共同基金?

被動式 ETF 它有追蹤一個指數,是被動選股,我們可以從投信官網看它的選股規則,而主動式 ETF 它沒有追蹤任何指數,是透過背後的經理人去操盤,主動選股、進出市場,不像指數型 ETF 完全沒有人為主觀的選股邏輯,很多主張高配息、高殖利率,清流君認為,主動式 ETF 它這就是共同基金的變形版,所以他不建議投資人去買。

 

主動式基金和被動式基金差別?

主動基金在台灣比較少,普遍在美國才有那種量化多因子的主動式的 ETF 或基金,量化式的投資就是有一套系統性的選股,可是這個規則是不透明的,所以它有點介在主動跟被動中間有交集的位置,至於主動式 ETF 和主動式基金,在本質上是一模一樣,它長期 8~9 成一定落後於市場。

 

主動式 ETF 績效難驗證

以現今例子來說,雖然有少部分主動式 ETF,是贏過大盤的,可是在當前 2025 年這個時間點,我們無法知道哪一個它會贏過大盤,因為它完全無透明,經理人的選股的績效,背後是運氣因素還是真的有實力,可能要長達 20、30 年我們才有辦法驗證,所以很多人推主動式 ETF 都應該要把背後的缺點講清楚。

 

主動式 ETF V.S. 共同基金

清流君這兩個都不推薦,主要有以下 2 個原因:

  1. 費用高:一年 2% 的費用,其實等於多承擔一次 2008 年的金融海嘯,投資組合約大跌 4 成,而我們付出越多,錢都是進投信業者的口袋。

  2. 長期落後市場:能贏過市場的只有少數幾檔,如果要挑基金建議分散配置,不要只押單一市場,美股可能買 4~5 成、非美 3 成、新興市場 2 成。

高息 ETF 都是割韭菜?請看影片👇🏻

影片/主動式ETF是基金換皮?買基金25年=虧掉一次金融海嘯?3種理財產品大揭密|ft. 清流君|特別企劃

 

(圖:shutterstock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