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ARM(ARM)將在美國時間5月7日盤後公布2025財年第4季財報,市場預期表現亮眼,但股價已提前飆升近四成,估值來到59.6倍本益比,是否已經反映利多?還是還有成長空間?這篇我們從授權與版稅收入動能、終端需求趨勢、以及估值與市場情緒三個角度,帶你看懂ARM財報前的重點觀察。
你將看到什麼:
ARM靠什麼賺錢?搞懂「晶片藍圖」的生意模式
AI與車用推升授權收入,成長來源轉換中
手機市場仍弱,版稅收入成短期壓力
估值偏高,財報後可能震盪,如何因應?
ARM靠什麼賺錢?晶片設計藍圖收費模式是關鍵
Arm (安謀)並不自己生產晶片,也不直接販售實體產品。它的核心商業模式是設計低功耗、高效能的晶片架構,像是知名的ARMv8、ARMv9,並將這些「設計藍圖」授權給全球晶片公司使用。
當一家公司(例如蘋果(AAPL)或高通(QCOM))使用ARM的架構來開發晶片,ARM就會收取一次性或年度的授權費(Licensing Fee)。而當這些晶片開始大量出貨,ARM則再從每顆晶片抽成,收取版稅(Royalty)。這兩項是ARM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授權收入成亮點,但成長結構藏著「新舊動能交替」
ARM預計公布的本季營收為12.3億美元,年增32.7%,其中授權收入(Licensing)佔比持續拉高,估計達6.65億美元,年增高達60.6%。這顯示出ARM在AI與車用晶片領域的授權布局,可能已轉化為實質業績。
蘋果(AAPL)、高通(QCOM)、輝達(NVDA)等大客戶,是否有更新ARMv9架構的長約簽訂,是本季財報會中關鍵看點。高價值應用如Graviton伺服器晶片、汽車ADAS晶片是否為授權主力,會左右市場對ARM成長質量的評價。
手機需求未復甦,版稅收入成壓力來源
相較之下,ARM的版稅收入(Royalty)預估為5.71億美元,竟然年減11.1%,顯示與實際出貨數掛鉤的這部分營收,仍受到手機與IoT市場低迷的拖累。
中國Android市場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對ARM來說是短期壓力。IoT與低階市場遭遇RISC-V競爭,也可能侵蝕原有授權範圍。
法人齊喊買進,但估值偏高,短線可能震盪
儘管目前有21位分析師給予「買進」或「強力買進」評級,且共識目標價來到150美元,高於目前股價(121.95美元),但市場也開始擔心估值過高。
過去一個月股價已大漲39%,本益比來到59.6倍,遠高於產業平均的26倍。若財報沒有「超乎預期」的新驚喜,不排除會出現獲利了結。
投資策略建議:三種風格該如何應對?
🔺進取型:逢低布局,看中AI架構成長性
財報若釋出AI應用占比提升、汽車合作案落地,將強化長期故事。
建議觀察回測支撐位(如110–115美元),可考慮分批進場。
🟡平衡型:等待風險釐清,觀察財報後市場反應
若授權與版稅收入分化加劇,可能代表轉型期波動加大。
建議財報後3日內觀察法人評級與資金流動。
🔻保守型:暫避高估值風險
本益比過高、估值壓力重,建議觀望、或選擇利基更明確的AI受惠股如超微(AMD)、博通(AVGO)。
台股延伸觀察|這些公司也可能受到影響
由於ARM在AI、車用晶片與行動裝置架構中佔據重要地位,台灣供應鏈有機會受其財報影響:
世芯-KY(3661):ARM架構晶片設計客戶,若伺服器授權業務擴張,有利帶動高階晶片需求。
聯發科(2454):主要手機SoC設計商,ARM授權與架構更新進度將影響成本結構與產品策略。
智原(3035):矽智財與晶圓代工設計服務供應商,若RISC-V威脅上升,可能衝擊ARM相關設計案的需求。
👉 建議觀察:法說會是否提及AI晶片出貨動能與新架構授權進度。
等待驚喜還是回調進場?
本次ARM財報關鍵在於「授權收入是否能延續AI動能」、「版稅收入是否反轉」、「估值是否能靠財測撐起」。若這三項有兩項以上表現強勁,市場可能給出估值重估的空間。但若財測保守或軟銀持股有新動作,則股價有壓回機會。
📣你怎麼看ARM的營收結構轉型?授權收入成長能否抵銷版稅壓力?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美股全面收黑,蘋果挫逾3%!(2025.05.06)
【美股焦點】Duolingo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全球月活超過1.3億!
【美股焦點】Palantir 25Q1財報前瞻,商業與政府雙輪驅動!
【美股研究報告】蘋果AI佈局仍待落地,關稅成本升高拖累獲利,股價進入盤整期?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