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授權自shutterstock)
財報季開打,七巨頭再成市場震央
美股財報季正式登場,科技七巨頭(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NVIDIA、Meta、特斯拉)即將陸續交出 2025 Q1 成績單。這不僅是美股投資人的觀察重點,對台股投資人來說,也是預測資金流動與產業趨勢的前哨戰
根據統計,這七大企業的總市值占S&P 500超過三成,其財報表現將直接牽動市場情緒、資金方向與科技股本益比水位
財報之外,更大的考驗是「信心」
與過去財報季不同,本次市場焦點不再只是 EPS 與營收,而是:
•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企業能否保住利潤率?
• AI投資燒錢不止,回報是否足以說服市場?
• 高基期下,還有多少成長空間?
彭博預測:七巨頭整體 Q1 獲利可能創近八季新低,投資人開始質疑這些明星企業能否撐住 AI 熱潮下的高資本開支與關稅風險
台股投資人該怎麼看這場財報季?
雖然這些頭在美國掛牌,但其供應鏈深度連結台灣,從伺服器、晶片設計、被動元件到光學模組,許多台股企業高度依賴美國科技廠的資本支出與訂單穩定性
利多還是利空?重點在管理層說了什麼
這次財報季市場特別關注的是企業對未來的展望:
• 川普關稅是否會擴大影響?哪些成本可能轉嫁不出去?
• AI 相關資本支出是否延續去年強度?或出現削減?
• 管理層是否發出下修預期的信號?
目前已有投行下修對微軟、Meta、Google的成長預期,這些調整若成為主流,可能會連帶影響整體科技股評價
想看懂台股接下來怎麼走?你不能錯過這波財報季!
這波財報季,是一場台股與美股同步上演的產業信心考驗
如果你有投資電子股、AI概念股或持有伺服器/PCB/IC設計等科技題材,別忘了近期一定要密切關注這七大企業的財報與發言內容
下載【美股K線】,第一時間追蹤七巨頭財報公布最新動態、法人評價變動,還有台股延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