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焦點新聞
總經
美中關係再緊繃,關稅戰升溫引發市場動盪風險
美國前總統川普揚言對中國加徵50%關稅,作為回應中國近期對美商品加徵34%關稅的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強硬回應,表明「堅決反對」並將採取反制手段,雙方劍拔弩張,貿易戰再現升溫跡象。經濟學者認為,兩國正在測試彼此底線,後續可能出現更多貿易與金融領域的對抗行動,甚至進一步衝擊全球供應鏈與市場穩定。
美中關稅戰升級對全球經濟構成壓力,雖短期內難見轉圜,但最終仍可能回到談判桌。人民幣貶值與出口管制等反制手段,顯示中國已準備迎接全面貿易衝突。
重點摘要
關稅加碼互相報復
美國已對中國商品加徵總計達54%的新關稅,平均關稅達65%;中國則對美商品全面加徵34%報復性關稅,反映雙方協議破裂後強硬回應。中國表態「奉陪到底」
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皆表明,若美方堅持升高貿易戰,中方將戰至最後,並稱美方「錯上加錯」。人民幣貶值釋放警訊
人民幣中間價創下2023年9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一度下跌至7.3363,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向美方釋放「可採金融武器」的信號。出口管制與黑名單升級
中國已限制稀土出口,禁止雙用技術產品出口予美企,並擴大「不可靠實體清單」的適用範圍,加強對美企在中運營的限制。談判仍存空間但需經痛苦調整
經濟學者指出,儘管短期內只見升級風險,但隨著雙方感受到經濟衝擊壓力,未來重啟談判的可能性仍存在。
產業
歐亞防衛股因信任轉移與軍備需求大增持續飆升
受川普政府政策影響,全球對美國作為盟友的信任減弱,促使歐洲與亞洲國家加速擴充自身軍事能力。相對於美國防務股,非美防務企業受惠於國防預算擴張與地緣政治升溫,股價表現亮眼,甚至年初至今漲幅逾100%。專家普遍認為,這波投資趨勢不僅是短期現象,未來10年仍具延續性。
歐洲與亞洲的防務股受惠於地緣政治動盪、供應鏈重組及政策傾斜,成為全球資金新寵,投資人正重新評估美國之外的軍工產業長線價值。
重點摘要
信任轉移帶動採購轉向
川普對俄烏戰爭立場轉變及對烏克蘭的「背叛」導致歐洲國家轉向本地或友盟國如南韓採購武器,降低對美依賴並確保武器使用自主性。歐亞軍工企業接單爆發
德國Rheinmetall預估今年防務銷售成長高達40%,南韓Hanwha與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接獲波蘭、羅馬尼亞等國訂單,ST Engineering也獲歐洲155公厘砲彈合約。防務支出突破上限
德國通過舉債改革,歐盟擬動員高達8,830億美元國防預算,英國與日本也陸續上調國防支出目標,如日本計畫將國防支出從GDP的1%升至2%。產能不足轉向亞洲填補缺口
歐洲企業擴產速度有限,轉向亞洲製造商下單,加速韓星等亞洲軍工企業全球化進程,Hanwha更啟動25億美元增資擴大布局。防務投資非曇花一現
專家普遍預期防務需求將延續10年以上,從過去「槍與奶油」的抉擇轉為「奶油太多、缺乏武器」的新常態,軍工產業迎來長線多頭格局。
個股
科技股遭關稅衝擊重挫,蘋果暴跌失全球市值王寶座
受川普大規模關稅計畫衝擊,美國科技股週二大幅下挫,先前因談判希望而帶動的市場反彈迅速逆轉。蘋果 (AAPL) 因對中國製造依賴而首當其衝,股價重挫近20%,市值跌破微軟 (MSFT),再度失去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地位。整體市場憂心關稅恐推高成本、抑制需求,科技與半導體板塊賣壓沉重。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科技股恐慌性拋售,蘋果成為最大受害者;製造鏈轉移短期難解,市場波動料持續升溫。
重點摘要
納斯達克與科技巨頭重挫
納斯達克指數下跌逾2%,蘋果 (AAPL)、特斯拉 (TSLA)、亞馬遜 (AMZN)、Meta (META)、Alphabet (GOOGL)、微軟 (MSFT)、輝達 (NVDA) 全線收黑,先前反彈漲幅悉數回吐。蘋果市值跌破微軟
蘋果四日暴跌23%,市值縮水至2.59兆美元,跌破微軟的2.64兆美元。受中國製造依賴與潛在關稅影響,蘋果成為市場恐慌焦點。iPhone成本恐上漲逾50%
若在美國製造,iPhone成本恐達3,500美元,UBS預估iPhone 16 Pro Max售價恐上漲350美元,分析師認為蘋果可能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進一步推升通膨。半導體板塊亦遭拋售
VanEck Semiconductor ETF下跌2.7%,儘管不在首波關稅名單中,仍受未來潛在需求減弱擔憂。AMD (AMD) 跌6%,英特爾 (INTC) 跌7%,Micron (MU) 跌4%,Qorvo (QRVO) 重挫10%。市場仍高度不確定
投資人對蘋果未來營收與毛利承壓存疑,分析師尚未全面調整獲利預估;專家警告若中國進一步反制或地緣風險升溫,蘋果仍面臨多重「最壞情境」。
Walmart+助攻穩住基本盤,抵禦關稅與消費疲軟雙重壓力
- Walmart+驅動線上與實體銷售
會員貢獻近50%線上銷售,平均消費頻率與金額均顯著高於非會員,推動美國市場連續11季雙位數電商成長。 - 會員成長迅速但仍遠低於Prime
根據CIRP估算,Walmart+ 會員數至1月達2,500萬人,較2022年秋季翻倍,但仍不及Amazon Prime 的1.9億會員規模。 - 優惠方案與活動強化黏著度
Walmart+ Assist 提供政府補助族群半價優惠,並仿效Prime Days推出 Walmart+ Week 增強會員價值感與忠誠度。 - 關稅壓力來襲,Walmart具相對優勢
作為美國最大雜貨商,沃爾瑪具備議價能力與規模經濟,能與供應商分攤關稅成本,同時吸引消費降級客群。 - 多元獲利來源提升防禦力
除會員方案外,沃爾瑪也積極發展高毛利的廣告與數據分析業務,預計在投資人活動中針對這些替代收入進行詳細說明。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美股盤勢】美股開低走高,費半彈升2.7%!(2025.04.08)
【美股焦點】川普關稅狂潮來襲,美股蒸發5.4兆美元,該逃嗎?
【美股焦點】CPI公布在即:通膨趨緩是假象?關稅效應將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