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當提款機!投資最怕被騙 ... 這 3 種騙子,你也曾經遇過嗎?

王志鈞

王志鈞

  • 2017-07-21 14:21
  • 更新:2018-08-03 23:53

別再被當提款機!投資最怕被騙 ... 這 3 種騙子,你也曾經遇過嗎?

(圖/shutterstock)

 

 

投資這門學問

跟理財不同

但最大的學問是

太多人把「投資」與「理財」的學問混為一談。

「投資」是追求金錢的高度;

「理財」是追求金錢的收支平衡

兩者一豎、一橫

怎會一樣呢?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學投資,先知道這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金錢的江湖市場上

太多人在投資、理財的迷宮裡繞不出來

不識投資、理財真面目,殊為可惜。

學習做投資的第一堂課

就是換腦袋---要換一個懂經商的腦袋;

要換一個懂江湖險惡的腦袋

更要換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腦袋。

 

再來談風險

先辨識是否「被騙」

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我覺得是被騙

被股東所騙

被銷售員給騙

被商品發行商所騙。

 

 

 

被股東所騙

想投資一家公司時

公司的大股東把公司經營現狀與未來說得天花亂墜

讓人誤以為商機無窮。

結果投資該公司後

才發現是騙局一場。

 

被銷售員給騙

不一定是銷售商品的特定營業員或業務員

而是整個銷售體系包裝出一套行銷語言

把未來的市場遠景描繪得無限美好

讓金融消費者自動上鉤

也是一種高明的騙術。

 

被商品發行商給騙

投資標的本身很可能就被設計成對發行商有利

對金融消費者不利的形式

但一般外行人根本無從研判。

對此的防範之道

最好是別碰自己不懂也無法搞懂的商品。

 

 

有這麼多騙子?

可別以為騙子在金融市場上無所不在

自己就別碰投資比較好喔!

想要追求金錢的高度

當然是要學習與風險共舞。

並不是被股東或銷售員給騙,真的叫被騙。

如果在合法、合理的行銷範圍內

溢美自家公司或商品的美好叫做騙

那麼走入便利商店所看到的各種美麗包裝過後的垃圾食品

應該都叫騙子公司了

 

金融市場就是一個江湖

到處有人在兜售投資機會

而投資機會真真假假

這個辨識真假的能力

就是克服或降低投資風險之道。

 

設停損及做最壞的打算

市場的不可確定性

明明一間公司推出新產品時銷售一路長紅

但這並不代表明天不會有競爭對手推出相同產品

搶市並造成該公司業績一落千丈。

這種不確定的未來

是投資必然無法克服的風險

也是投資入市前就必須做好

「萬一血本無歸也視死如歸」的最壞風險打算。

 

 

 

投資的兩大風險

一是被騙,二是市場不可預期。

投資人事前作好兩項功課

一是不要輕易被騙,二是對風險預作防範

這才有機會登堂入室投資這門學問。

 

人生風險管理應先於投資

投資、理財的差異

太多人是為了理財的目的而踏入投資領域

擔心虧本就成了這群人最大的恐懼心理

讓金融銷售系統有機可趁

包裝出一系列保證低風險(不是無風險)的投資商品

讓這群人大肆來搶購。

理財也有風險

理財最大的風險是人生的風險

而非投資失利的風險。

 

理財最大的風險不是投資失利

因為投資對多數上班族來說

只是理財架構裡的一個小環節

是為了增加收入來源而放入的支出項目

為的是將來有更多收入可言。

 

 

 

投資是有風險的

理財者為了增加收入來源前就該想清楚。

但在增裕收入來源之前

理財者更應優先思考的是

自己對人生斷炊或支出暴增的風險做好「萬一」的準備了嗎?

 

「萬一」,而非「萬全」

是因為人生的風險無所不在

人不可能做好萬全準備

但可以針對常見的「萬一」狀況進行防範。

很多上班族寧願花錢做投資

不願意拿點錢做好人生風險規劃

就是因為這群人誤把投資、理財混為一談

才會企圖拿投資手段來強化理財效率

卻忽略理財架構的風險防範。

 

平衡的理財,才能追求投資的高度

這是必要牢記心中的基本觀念。

 

歡迎按讚:

 

 

本文由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授權,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王志鈞

王志鈞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王志鈞 財金部落客 http://solon8888.pixnet.net/blog

【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王志鈞 財金部落客 http://solon8888.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