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中華民國交通部漂書主題網、百度知道)
高殖利率概念股
最近的上市櫃公司紛紛公告去年的獲利
也逐漸公告今年的股利政策
「高殖利率概念股」又開始成為眾人追逐的焦點了!
但是只要是標榜「高殖利率」的股票
都是穩賺的保證嗎?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最受投資人認同
民生必需產業
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舉例
這三家公司不僅獲利穩定、配息穩定
具有很寬闊的護城河
故為許多存股族的首選
也是許多投資達人經常討論的標的
更屢屢出現在「高殖利率概念股」的名單之中
高殖利率重要?
還是填權息重要?
唯有在填權息的狀況之下
股利才能夠安穩的放進自己的口袋。
電信三雄在 2016 年夏天相繼除息後
卻不約而同的展開貼息走勢
(圖/shutterstock)
大盤漲幅14%
獲利卻衰退?
到了 2017 年初
投資人均遭受不等程度的虧損。
相較於 2016 年初大盤的 8114 點指數
漲到年底的 9253 點,漲幅高達 14 %
但是投資電信三雄並參加除權息
結局居然是虧損!
難道「高殖利率概念股」是騙人的嗎?
中華電(2412)
其中中華電的跌幅最重
中華電在 2016/07/21 除息 5.49 元
假設在除息前一日(2016/07/20)
以收盤價 123 元買進一張
除息後可以獲得 5.49 元的現金股利。
但在除息之後中華電股價開始緩慢走跌
2017/03/10 收盤價只剩下 103 元
此時的總價值為 103 + 5.49=108.49
一股賠掉了 123 - 108.49=14.51 元
一張股票就賠掉了 1.451 萬
「高殖利率概念股」
並不保證一定會獲利
除息後獲得的 5,490 元現金股利
還要繳交所得稅。
如果投資人擁有 4 張以上的中華電
現金股利超過 2 萬元的門檻
還要繳交 1.91% 的健保補充費。
如果只是看見「高殖利率」這四個字就買進
很有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高殖利率是去年的獲利
填權息要看今年。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原因在於「時間差」
一定要記住「股價看未來」。
中華電在 2016 年配發的股利
是來自於 2015 年賺的錢;
除息之後能否填權息
則是要看 2016 賺的錢
2015 年中華電的 EPS 為 5.52 元
因此有能力在 2016 年配發 5.49 元的現金股利;
但是 2016 年中華電的 EPS 衰退為 5.16 元
較 2015 年衰退幅度為 6.52%。
獲利衰退了,股價走勢當然是欲振乏力。
電信三雄在 2016 年的獲利,均較 2015 年衰退
也就不難理解參與除息的投資人
結果是賠錢收場了。
買進「高殖利率」概念股
參加除權息之前
請先確定今年的 EPS 會比去年成長。
唯有獲利持平或是成長
才能增加填權息的機率
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才會真的賺到錢。
賺價差取代領股利
參與除息的投資人
結果是「賠錢還要繳稅」
那麼還可以買進「高殖利率概念股」嗎?
中華電(2412)
由於 2015 年的 EPS 較 2014 年成長
投資人期待 2016 年可以領到更多的現金股利
因此 2016 年初的中華電
就瀰漫著一股「高殖利率」行情。
股價也是一路走高
在 7 月的除息前來到最高點
可見「高殖利率」這四個字的魅力
引領投資人不斷地瘋狂買進。
如何賺價差取代領股利?
請看中華電的股價從年初的 100 元附近
一路上漲到除息前一天的 123 元
每股的價差高達 23 元。
23 元的價差相當賺進了將近 5 年的現金股利了
加上股價又在歷史的高點,何不落袋為安呢?
而且 23 元的價差還不用繳所得稅跟健保補充費
絕對不會「賠錢還要繳稅」。
既然價差都已經賺進5年的股利
就賣光股票出場耐心等候吧!
如何從「高股息概念股」賺錢
高殖利率概念股
究竟是要買進參加除權息?
還是可以當成炒作的題材賺價差呢?
還是「要觀察今年獲利的成長幅度」
(一)如果今年的獲利較去年持平或是成長
參加除權息不僅可以賺進股息
還有機會賺進股價的成長。
例如電信三雄2015年的EPS與現金股利
均較 2014 年成長
因此 2015 年就可以安心放著領股利
在 2016 年還可以賺進不少的價差。
(二)獲利衰退:
如果預估今年的獲利,會較去年衰退的呢?
就不要參加除權息了!
例如 2016 年的電信股,因為低價吃到飽方案一直無法退場
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獲利衰退
由此就可以判斷不適宜參與除息。
反而要在七、八月除息旺季之時
趁著投資人因為「高殖利率」的誘惑而瘋狂買進
推升股價之際,賺夠價差就跑。
(三)景氣循環股:
例如營建業與汽車業
當景氣大好時會帶動買屋與換車的需求
相關股票的業績也會大爆發。
但是景氣不可能永遠在高點
要小心「盛極而衰」。
這類型的股票
要趁他在景氣低點,殖利率降低時買進;
等到景氣高峰,殖利率衝高時賣出。
高股息殖利率概念股,
暗藏著「賺到股息、賠上價差,賠錢還要繳稅」的風險。
歡迎按讚:
好公司股票能夠「自我繁殖」?
高職教師陳重銘
成功在「6 年存到 300 張股票」之後,
更定下「每年多存 300 張股票」的目標!
小資族也能存好股的秘訣是...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