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0000點,然後呢?

股市隱者

股市隱者

  • 2024-03-18 12:04
  • 更新:2024-03-18 14:06

台股20000點,然後呢?


台股20000點,然後呢?

去年Podcast聊台股如果上20000點,

時間會在今年第一季或第四季,

原因是第一季有降息預期,有利市場氣氛,

但還沒開始降息,熱錢在市場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最快六月開始降息,

熱錢退場後,不利本益比推升,

第二季和第三季股市會受到影響。

到了第四季,股市獲利成長為全年最高,

氣氛也會再轉為樂觀些。

這些是那集提到內容,目前看法沒變。

有人會想問,

台股20000點後,會崩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要問,台積電會崩嗎?

台積電佔台股比重30%,

從11月低點527漲到3月最高798元,

三個多月漲了51%,

大盤20000點有80%的點數是台積電貢獻。

因此大盤要崩,台積電可能也需要崩。

那麼,台積電會崩嗎?

那其實是要問他的客戶會崩嗎?

大客戶蘋果、Nvidia、AMD、高通、聯發科等積極往AI靠攏,

終端需求和應用也越來越明確。

短期大盤漲多回檔難免,

但短期反轉崩盤應該不至於。

不過,現在也不適合不斷往上加碼,

目前大盤的水位並不便宜,

獲利成長速度短期並沒跟上股市上漲速度。

短期要再往上創高,

要看熱錢還有多少,還能走多久?

過去提過,

判斷熱錢可以觀察虛擬貨幣強弱,

這波全球股市創高,比特幣也是如此,

我兩個朋友,

一個靠虛擬貨幣賺了四倍,另一個賺五倍,

熱錢來,幸福來的太突然,

熱錢走前,也要記得把幸福收割。

不只比特幣,

黃金、股市等各類資產也受惠熱錢挹注。

聊大盤是否會崩,其實有點太遙遠,

大盤不用崩,如果回檔10-15%,

個股回跌20-30%,

槓桿太滿的人也會受重傷。

我周圍的人,

越來越多都在規劃怎麼借錢來賺更多錢,

目前話題常都是哪家信貸便宜,理財性房貸是什麼?

有趣的是,

去年大盤15000點時大家還對未來謹慎,

到了20000點反而更想借錢,

甚至解定存把先前沒賺到的拼回來。

我們常說一個人當上主管後,

會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但現在很多投資人也是如此。

位置是大盤點數,15000點沒這麼想借,

反而到了20000點很想借錢,

也許理由是因為AI很強,應用很廣,

但其實AI需求,不是到了20000點才突然爆發,

一直都存在,只是股價上漲的現象,

點燃了投資人的慾望。

借錢、選擇權、期貨、FCN、高槓桿ETF,

無所不用其極,

大盤不用反轉跌到三成、五成,

只要跌個10%,

期貨可能就下跌超過50%,

科技股如果短期漲多回檔過頭,

FCN也都要履約,

用更貴的價格去買回更便宜的股票。

FCN之所以能給這麼高的固定收益報酬,

一年10-20%,甚至更高,

是因為波動擴大。

股價創高後,股市波動會放大。

波動也就是風險,更高的風險,報酬率也要提升。

因此FCN的固定收益率也會提高,

股價低基期時,

看個股跌20%-30%好像不容易,甚至很便宜,

當基期墊高,波動放大,跌幅也可能擴大。

像是我很愛的ARM,

去年掛牌時60元,現在130元,

FCN假設可以用股價80%去履約,也就是20%跌幅,

在去年等於是用48元去換固定收益率 (60 *0.8 = 48 ),

而現在的80%,就是104元去換固定收益 (130 * 0.8 = 104)。

不同時空下,

一個下跌20%是48元,

一個下跌20%是104元,

以現在看,還便宜嗎?

台積電是好股票,但是否是好價位?

去年12/31最後一天是收盤593元,現在是780元,

但看獲利上修速度,是不及股價上漲速度。

目前投資思考點,

我覺得大家能留意兩點:

第一個時間點,

六月降息前後,股轉債的故事必然發生,

股市價格在天花板,而債券還在地板,

對大型資金的法人機構而言,

從股市提款到債券遲早發生。

用天花板的價格去買地板的價格很划算。

降息趨勢有利債券價格回升。

倒是降息趨勢下,

我覺得目前債券和日圓的價位有一定吸引力,

兩個共同點,都是低基期加上環境轉佳,

且都受惠於美國降息,

日圓還受惠日本央行終結負利率以及經濟回升,

看會不會是長期趨勢的底部,

以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是可以思考的議題。

說到資產配置,

友情推薦一個財經 Podcast:小老闆的二三事

小老闆是法人出身,曾是債券部主管帶領千億資金,

最近一集 Podcast 剛好在聊資產配置概念,

內容有聊到投資組合的觀念和常見錯誤,

Podcast外,小老闆也有粉專可以閱讀文章。

話說回來,

第二個要留意特定個股,

這波漲多的個股,如果是靠本益比拉升,

而非獲利上修的題材股,

或是說,獲利上修追不上股價上漲的速度,

那麼就要小心資金抽走時,波動也會更大。

因此,台股20000點,會不會崩不是重點,

而是槓桿開了多少,能承受多少風險?

最後,開槓桿,一定要把握兩個原則,

現金流,加上資金彈性。

股市隱者

股市隱者

▍曾在國內前三大的投資機構工作十年,其中包含操盤2億美金(約60億台幣)的部位超過兩年,曾拜訪全球近千家上市公司,擅長以量化搭配質性研究方式找出適合的投資標的。 ▍股市隱者粉專三年內粉絲數超過七萬人,並歷時兩年撰寫《隱市致富地圖》一書,出版後隨即登上誠品、Momo、博客來暢銷書排行第一名。另外,2020年12月開始製播股市隱者podcast,上架一週內即登上Apple podcast與Spotify第一名。

▍曾在國內前三大的投資機構工作十年,其中包含操盤2億美金(約60億台幣)的部位超過兩年,曾拜訪全球近千家上市公司,擅長以量化搭配質性研究方式找出適合的投資標的。 ▍股市隱者粉專三年內粉絲數超過七萬人,並歷時兩年撰寫《隱市致富地圖》一書,出版後隨即登上誠品、Momo、博客來暢銷書排行第一名。另外,2020年12月開始製播股市隱者podcast,上架一週內即登上Apple podcast與Spotify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