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艾蜜莉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僅示意
市值型ETF賺價差、高股息ETF重股息
最近有一位讀者來函詢問,若想投資ETF,每個月應如何投入,是否有推薦的名單,以獲取最佳報酬。
基本上,投資ETF時,有兩種主要類型值得考慮:市值型與高股息型。投資市值型ETF主要以賺取價差為主、股息為輔,如元大台灣50(0050)與富邦台50(006208);高股息ETF則著重股息,價差為次要考量,如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長期而言,市值型ETF的總報酬率通常會超過高股息ETF,因此對於年輕投資者而言,可以考慮將資金配置在市值型ETF上,尤其是考慮到其長期投資的優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高股息ETF的報酬率就較差,對於希望穩定獲利、存退休金的人來說,高股息ETF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ETF投資人都在用!最新ETF資訊、學習交流社團、存股計算機》
立即免費使用(請使用手機點擊唷!)👉 https://etfchoice.page.link/KqLS
專注投資1~2檔 迅速累積部位
若考慮定期定額投資ETF,應注意景氣燈號的位置。儘管目前景氣燈號處於黃藍燈階段,並非連續兩個藍燈的最佳投資時機,但只要能長期投資,仍會帶來良好回報。此外,對於手上的資金,我建議不要一次性全額投入,而是分批定期定額投入,以分散成本與風險,且能在投資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有助於持續投資。
至於該選擇哪些ETF?建議讀者們可以先花時間研究上述5檔。初期建議選擇1~2檔進行投資,迅速累積部位,以提高動機與維持長期投資的動力。
了解個人目標 彈性操作
以我的投資策略為例,我是以賺取價差為主、股息為輔,因此投入在市值型ETF的部位較多。然而,針對高股息ETF,即使我是抱持著存退休金心態定期定額投資,也並不表示我會長期持有不賣。我認為操作上仍可保有彈性,只是一開始設定的持有期間和停利目標都是相對長遠,之後不論獲利多少,也都應在紅黃燈以上分批售出。
我如此操作,主要是因為自己尚未計畫提早退休,因此目前仍是以賺價差為主要考量,未來真正準備退休的前幾年,則會重新評估退休金的被動收入現金流,以作安排。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些人可能一出社會就開始為退休準備,長期持有以作為退休後的生活費;有些人可能會選擇鄰近半百再做安排。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能力做出適當的選擇,了解自己的目標。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3月號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新書推薦:《艾蜜莉存股術2.0:月薪2.5萬起步 滾到5千萬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