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非常喜歡高配息產品,以前儲蓄保單有高利率時,投資人搶著買,後來非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有高配息,也成為銀行最熱銷產品。而近一、兩年又流行買台股的高股息ETF。今(2023)年以來高股息ETF規模暴增,截至8月底已經突破5,500億元,占總台股ETF規模一半以上。
尤其多檔高股息ETF正好持有AI概念股,股價大幅上漲,再加上有股票股利加持,年化配息率甚至可以超過10%以上。如此驚人的收益表現,更讓投資人趨之若騖。
不過,高配息不一定等於高報酬,喜歡高股息ETF的投資人要先認清4件事,才能用正確心態投資。
1.淨值可能難以成長。台股平均股息殖利率大約4%,但是今年以來,高股息ETF配息率都大幅提高,動輒6%、8%,甚至10%以上。可以配出這麼高的息,一方面是來自於股利,一方面是來自於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但可想而知,配息給投資人後,基金淨值需要除息,長期下來,這類基金的淨值難以成長。
2.月配息、季配息未必比年配息好。早期高股息ETF大多採取年配息,但是自從某檔高股息ETF採取季配息後,投資人感受到每季有股息入帳的好處,帶動資金大幅湧入,使得多檔高股息ETF陸續改為季配息。近期還有一檔採取月配息,更吸引投資人。其實,不管是月配還是季配,都是基金公司希望投資人長期投資的手段,但對投資人來說,月領、季領、年領,能領到的錢都是一樣的。
3.喜歡現金流,可能會犧牲複利威力。我們常說,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發揮複利的威力。所謂複利是指本金100元,利息5元,隔年不領息,把利息滾入本金,則本金變成105元,還可以領5.25元的利息。如此生生不息,才能發揮利滾利的效果。但是目前高股息ETF卻是反其道而行,投資人只想月月領息,卻忘了複利的威力。
4.若遇到景氣衰退,高股息ETF也可能賺到股息,賠掉價差。投資總有風險,在股票多頭市場時股息、股價兩頭賺,但在空頭市場,股價下跌幅度可能還大於配息率。投資人可別以為買進高股息ETF就是穩賺不賠的萬靈丹,除非手上還有資金,可以利用股價下跌時再買進一些,以降低長期投資的成本。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