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有很多看似合理
但是卻解釋不通的奇怪行為。
在「得到」上看到一篇分享,
就是在分析人類奇怪舉動的文章,
蠻有趣的,貼給大家看!
人類的怪誕行為
美國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里
出了一本《怪誕行為學 2 》,
在書裡,教授整理了人類的種種奇怪行為,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適應力太強,導致幸福變短
第一個,如果你中了一億的樂透,
一定開心幸福的要死,但是你會發現,
這種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同。
有了一億,為什麼沒有感到更幸福呢?
書裡說,是因為人的適應能力太強了,
即使是幸福也會很快變成平靜。
換成痛苦也一樣。如果讓你想像自己好端端的,
突然腿斷了,你肯定覺得生不如死。
但事實是,你很快也會適應這種痛苦,
你對幸福的感知也很快會恢復到
和正常人相當的水準。
也就是說,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
時間一長,我們就都感受不到了。
長痛不如短痛
過去了就忘記了
那這一點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就是把幸福的事分開做,不容易丟失幸福感;
把痛苦的事一口氣做完,痛苦就會沒那麼明顯。
比如中了一億彩票的話,分五次取完,
就有五次幸福可以消耗;
但是如果要打掃房間,那就一次性解決吧,
有時有同情心
有時又沒有
比如說,報紙上經常會報導,
非洲哪個國家鬧饑荒,死了幾萬人,
看到這個,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捐款救助。
可是如果你聽到身邊的朋友說,
我認識一個單親媽媽,女兒在上小學特別可愛,
可是最近得了病,急需 10 萬塊錢,
大家幫忙捐一點吧。你肯定願意慷慨解囊。
從邏輯上講,一個人的生命是抵不過幾萬人的,
可我們就是對大規模受傷群體的同情心更少。
想像不到畫面
會降低同情心
這本書分析了兩點原因。
第一個是杯水車薪效應,就是覺得面對幾萬人,
我這點綿薄之力也沒什麼作用,倒不如不管了,
可是小女孩不一樣,我至少可以管她一頓飯。
還有一個叫可識別效應,
幾萬人餓死的畫面我沒見過,也想像不到,
但是一個小女孩受凍、挨餓、被病痛折磨,
眼巴巴地望著我的畫面,真的很讓人心疼。
所以你看,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有很多,
通過一兩個理論來判斷人類的行為
是不是正常顯然是不合理的,
你需要瞭解的,是人類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解讀版電子書-怪誕行為學 2 】,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羅雪撰稿、高莉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反常的背後
其實都存在了「正常」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