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幫助判斷方向的好幫手-布林通道
上一篇,
除了文章提到的MACD、DIF,
另外一個好幫手就是-布林軌道!
如何搭配布林軌道,看趨勢呢?
(贊助商連結...)
漲到布林"高"軌容易「回檔」
跌到布林"低"軌容易「反彈」
布林通道是由美國證券分析師
約翰. 布林格(John Bollinger)所設計,
運用統計學中標準差的理論,
來判斷股價和標準差偏離多少?
若是股價離標準的範圍外太多,
股價可能回到正常範圍內的機率就會提高。
舉例來說,
假設全班10個女生的平均身高為160公分,
最高有一位是170公分,而最矮的一位是155公分。
假設你不小心進了別間教室,
遇到了178公分的女生,
這樣就可以推估這女生應該是別班的同學。
換言之,如果你遇到了153公分的女生,
就會發現錯誤,立刻走出這間教室回到自己的班級中。
將這個範例套用在B-band,
它利用平均股價的波動算出正負2個標準差的範圍,
而畫出上下範圍的曲線,
股價約有95%的機率會在這個區間遊走,
當股價上漲或下跌超過這個區間,
就隨時可能往相反的方向走。
以圖一股價走勢解釋股價和B-band關係,
股價上漲超過B-band正2個標準差的曲線後,
大都回檔修正,
下跌至B-band負2 個標準差的曲線後,也都反彈。
圖一:股價走勢和B-band的關係
B-band的寬度大小和各股的股性有差異,
股性越活潑,B-band數字越寬,
股性越冷、波動越小,B-band數字也越窄。
此外,股價盤整期,波動變小,當然B-band較窄,
當股價突破向上或向下表態,波動加大後,B-band擴大。
因此,使用B-band指標要注意兩個型態,
一種是盤整,盤整包括底部盤整、頭部盤整及趨勢行徑間的盤整;
一種是突破盤整,往上漲或往下跌。
以下圖股價走勢說明,
股價自150元跌至130元後橫向盤整,股價波動變小,
因此算出來的標準差當然較小,B-band變得較窄。
實務操作上,建議可以搭配其他指標使用。
圖二:股價走勢及B-band和MACD
例如K線及MACD,
這樣組合使用的勝率就會大大提高。
上圖,下跌盤整後帶量長K續跌,
且MACD零軸下綠柱出現,
當股價大跌碰觸B-band 負2 個標準差的價位時候,
就容易反彈。
疑問1:反彈後,如何判斷方向?
至於反彈後,
如何判斷會在布林平均中間線上區或下區移動呢?
同樣可以參考MACD的柱狀體(OSC),
如果柱狀體為正值,股價通常會在上區移動,
反之柱狀體為負值,股價通常會在下區移動。
圖二 股價在128元到140元區間盤整達近四個月後,
B-band持續縮窄,
之後紅K帶量表態且MACD的柱狀體為正值,
因此股價持續往上漲。
(補充說明:
MACD的柱狀體OSC一出現後,
基本上會由短至長的增加後,
再逐漸縮短至綠柱出現或是紅柱再增加,
這個指標會是一個時間趨勢循序漸進的變化,
而不會像K線可能一天紅K、一天黑K這樣難以預估,
因此對投資人而言,是相當好的趨勢參考指標。)
疑問2:最佳停利出場是什麼時候?
當股價突破整理區向上漲或下跌表態走勢後,
投資人想知道當漲勢或跌勢滿足進入盤整區前,
最佳停利出場期為何時?
以圖3為例,股價自35元左右股價上揚,
MACD的柱狀體(OSC)為正值,B-band開始擴張,
這檔標的股性活潑,沿著正2個標準差的B-band強勢上漲,
且MACD的柱狀體(OSC)持續增加,
投資人可以搭配當柱狀體(OSC)開始減少,
且KD值出現高檔死亡交叉時,可以考慮逐步停利出場。
當股價進入盤整期時,
波動自然變小,B-band逐漸縮窄,
股價自65元開始出現黑K帶量下跌,
MACD的柱狀體(OSC)為負值且逐漸增加,
波段跌勢至KD值出現黃金交叉,
及MACD的柱狀體(OSC)為負值開始減少時,
放空操作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停利,
等待下一次盤整通道窄縮後的擴大表態。
圖三:股價走勢及B-band、KD和MACD
當然,股價也可能持續的破底(創新高),
並非碰到布林高/低軌就會反彈/回檔,
這樣的標的就要注意是否基本面的問題,
還是籌碼持續殺出(加碼)。
更多內容,可閱讀【只要10分鐘 投資逆轉勝】
好的投資觀念,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