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WS謠言+7奈米退場,股價先跌後升,重返 4000 元
2024 年上半年,世芯股價大跌不僅是因為北美大客戶7奈米AI晶片走到生命週期尾聲,營收動能驟減,市場還一度流傳「AWS 可能放棄自研 ASIC」的消息。由於 AWS 是世芯最大客戶,這則未經證實的傳聞,進一步放大了投資人對營運前景的疑慮,股價因此在H1劇烈下挫。
不過,進入 2024 下半年後,情況逐步改善。首先,公司澄清AWS合作持續,市場疑慮緩解;其次,世芯展現良好的費用控制,加上非營業利息收入支撐獲利,讓市場信心回穩。更關鍵的是,延宕的3奈米專案開始在下半年逐步認列,加上AI伺服器需求持續升溫,世芯作為ASIC設計龍頭的地位再度被重估。這些因素共同推動股價一路反彈,在 2025 年重新站回 4000 元大關。

拿下 AWS 大單卻背上「甜蜜壓力」
世芯成功取得 Amazon 新世代 Trainium3 與 Trainium4 的 ASIC 設計大單,訂單龐大到足以重塑營運結構。摩根士丹利甚至估算,若AWS訂單如期挹注,2026、2027年世芯營收有望分別達到 16.5 億與 25 億美元,成長潛力依舊驚人。
然而,市場的擔憂也隨之而來。AI 訂單雖大,但世芯必須提前為晶圓製造與CoWoS先進封裝投入巨額資金。以新增 10億 美元營收為例,就得先準備 4 至 5 億美元周轉金,對現金流管理是嚴峻考驗。這也意味著公司在快速擴張同時,財務壓力將大幅升高。
另一個關鍵變數是AWS是否選擇自行分擔部分CoWoS產能。如果AWS自建產能,雖可能讓世芯短期營收略減,但由於高毛利的設計服務比重提高,反而有助於財務結構更健康。這個環節,將直接牽動2026年後的獲利模式。
整體而言,世芯的確站上 AI 供應鏈核心位置,世芯能否在高速成長與財務穩健間找到平衡,將是股價能否穩守甚至突破4000元大關的關鍵考驗。


世芯-KY (3661)
特殊應用 IC(ASIC)龍頭
公司成立於 2003 年成立,為 IC 設計系統公司提供設計服務(Fabless /Asic Design Service)。經營及設計團隊來自美國矽谷與日本,擁有 15 年以上 SOC 設計經驗。2004年,公司為 Sony 的 PSP 設計出一顆 90 奈米晶片,開始在先進 ASIC 設計領域中嶄露頭角。
何謂 IC 設計服務公司 ?
過去系統公司選擇自行研發 ASIC/SoC,使其系統產品擁有差異化優勢以維持競爭力,或是委託可靠的 ASIC 合作夥伴 (如IBM、LSI Logic),統包生產流程,包含設計、製造及封測等。然而,當製程技術進入深次微米世代後,技術研發、機器設備及廠房投資的花費快速攀升,現存大型的整合元件廠商( IDM) 無法負荷基礎設施的投資而被專業晶圓代工廠所超越,於是更多的系統公司開始將資源集中於產品的規格及前端設計,將後端設計及產品生產外包給專業的 Fabless ASIC 公司。
Fabless ASIC 公司藉由與策略夥伴(包括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廠)合作,提供從 RTL/Netlist 到晶片製造、封裝及測試等完整的解決方案,系統公司藉此享有更快速的產品上市時間、更低的成本與更專業的設計能力。

主要產品
世芯是 NRE、Turn-key業務都有提供的IC設計服務公司。在半導體上游產業鏈中,其中一部分為 IC 設計服務公司,負責替客戶代為設計 IC,不生產自有品牌的IC,這樣的商業模式稱作委託設計(NRE)。而委外設計好的 IC,若客戶不擅與中下游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往來,又想爭取較佳的投片價格及技術服務,IC 設計服務公司也提供代為投片量產的一站式服務,此型態業務則稱為「Turn-key」。
公司主要從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及系統單晶片(SoC)設計及製造生產業務,以高複雜度、深次微米高階製程晶片為主。產品主要應用於四大領於,分別為高解析度電視、通訊網絡設備、消費性電子產品(數位相機、娛樂系統、行動寬頻等),以及利基型產品(醫療設備與監視系統、虛擬貨幣、超級電腦、柏青哥等)。
ASIC 及晶圓產品
提供客戶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及系統單晶片(SoC)之委託設計服務(NRE)與後端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之量產管理服務。
委託設計( NRE)
主要提供設計產品時所需的電路設計元件資料庫和各種矽智慧財產(SIP),以及製作產品光罩組的電路圖,並委託代工廠生產光罩、晶圓、切割與封裝製成試產樣品,在工程人員測試後,交付試產樣品予客戶。
營收結構
高效能運算(HPC)佔 89%
2025H1 年產品應用比重為消費性電子(數位相機、影像處理與平板電腦)佔 8%、高效能運算(HPC)佔 89%、通訊網路佔 3%、利基市場(醫療設備與監視系統、虛擬貨幣、超級電腦、柏青哥之娛樂機台)佔 1%。另外,依照製程的營收分布而言,2025 年 7 奈米(含)以下製程佔比高達 87%。


營運產生據點
中國與非中國 1 : 1
總經理沈翔霖指出,近期包括日本產業對於 IC 設計的需求殷切,加以世芯在北美、歐洲客戶端的需求不斷成長,由於目前有很多設計案件不能在中國進行,為持續追求海外市場的擴張佈局,世芯-KY正持續加大對於日本、台灣,乃至東南亞的人才擴充,預期到了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世芯-KY在中國與非中國的研發與人力資源配比就會來到1:1的等量比重。
沈翔霖表示,目前世芯-KY在馬來西亞的人力配置已經達到 30 個人,越南子公司則甫成立,獲得當地政府不錯的支持力度,未來仍會持續強化在非中國的營運資源投放,以期能取得更多包括北美、甚至以色列等地的客戶。
關稅方面,世芯-KY為AWS的AI晶片提供後段設計,這一階段並不直接涉及關稅。台積電為AWS代工生產晶片,並將其運往第三地組裝成伺服器,這一環節同樣無需承擔關稅。只有當AI伺服器在第三地組裝完成並輸往美國交付給AWS時,才會面臨關稅的問題。此時,除非AWS要求組裝廠、台積電及世芯共同分擔關稅成本,否則世芯受到的關稅影響應屬非常間接。整體而言IP、IC設計公司在這波關稅衝擊下屬於影響較小的產業
銷售地區
美國銷售佔比達 86%,大客戶 AWS
-
2023 年:北美佔比 63%,亞太區(不含日本)佔 22%,日本 6%,其他地區 9%。
-
2024 年:北美比重大幅提升至 86%,亞太僅 10%,日本 2%,其他地區 2%。
-
2025 年:北美維持高水位 86%,亞太略降至 7%,日本回升到 5%,其他地區僅 1%。
世芯的營收高度集中在 北美市場,尤其 2024~2025 幾乎九成都仰賴美國客戶,顯示 AWS 等大型雲端客戶的重要性愈加明顯;相對來說,日本與亞太的比重縮小,分散效果有限。這代表世芯未來的成長動能,幾乎與北美 AI/HPC 投資潮緊密綁定。( 大客戶應該是亞馬遜,佔其營收比重達 60% )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