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多州正推動前所未有的房地產稅廢除浪潮,改革方案將根本影響地方政府財政、家庭預算與住宅市場結構,牽動全美房屋自有權意識的變化。
美國房地產稅向來被視為負擔沉重的地方稅項,成為家庭預算中最大的痛點之一。隨著過去五年房價暴漲,房地產稅同樣水漲船高。近期,佛羅里達州、伊利諾州、堪薩斯州、俄亥俄州、北達科他州與賓夕法尼亞州紛紛針對廢除房地產稅提出激進改革方案,引發全美討論,預計將深刻影響美國房屋自有權的意識與地方政府財政結構。
佛羅里達州推動的HJR 201提案最具突破性,將於2027年全面取消非學校類住宅房地產稅,為數百萬房主每年省下大量住房成本。支持者認為,「房主不該為已擁有的房子還要繳租金給政府」,呼籲重塑「真正擁有住宅」的觀念。然而,房地產稅目前佔全州1/3的財政收入,一旦廢除,地方政府預算缺口勢必難以填補。部分經濟學者警告,補充財源的舉措如提高消費稅,可能加重低收入族群的負擔,形成分配不均新問題。
伊利諾州推動「三十年免稅」計畫,讓持有自住房三十年以上的住戶可終身免繳房地產稅。雖受老房主歡迎,但新購屋族則質疑方案公平性。而堪薩斯州則仿效挪威主權基金模式,將取消銷售稅部分免稅特權,每年注入基金,藉由長期利息收益逐步取代教育用房地產稅來源,期望八年後達到足夠的基金規模。
俄亥俄州由民間發起公民運動,力圖透過修憲從根本終結房地產稅,因近年住家評值暴增,衝擊居民生活負擔。北達科他州則以擴大住宅稅額扣抵與設立年度預算成長上限,朝向十年內實質取消房地產稅的目標前進。
賓夕法尼亞州立法則強調落實住屋自有,不必再「向政府租屋」,但財源替代方案如增稅富豪大學捐助與境外匯款稅收,則引發爭議。專家認為,類似改革雖有減輕家庭負擔的積極面,但也可能導致地方基礎建設、校園、消防等公共資源長期不足。若依各地方案以基金累積、增稅取代等措施,不僅執行難度高,也可能加深城鄉發展落差。
總結來看,美國「廢房地產稅革命」已成全國矚目焦點,象徵房屋自有權意識轉型。但政策成敗取決於財源能否足以替補地方開支,並須兼顧弱勢族群與城鄉差異。隨著更多州提出方案,全美房地產與住宅政策將迎來一場根本性的改變挑戰,民眾亟需關注後續財政調整與社會影響。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發表
我的網誌

